有一家国内的教育集团,每年都会花一笔钱做做公益,比如捐助贫困学生,帮助偏远贫困地区建立电教室,用技术的手段提升下地方落后的教育质量,甚至帮助一些在外务工的家长返乡就业,避免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企业做了好事,当然不想当无名英雄,所以想做一轮 CSR 方面的传播。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来想这个广告创意?
我们先来提取这个项目里的「话题」基因。帮助贫困学生,建立电器教室,用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实现教育公平,哪一件事的社会话题属性更强?毫无疑问是最后一个。
人人都知道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现在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听最好的老师讲课,跟外教学英语。
所以我们有了第一个创意:这家公司给每一个大山里的小学都请了一个外教。
然后你会发现,这个创意,似乎故事性也并没有那么强。你去讲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推进教育公平,这是个社会话题,但跟喜欢听故事的吃瓜群众的关系在哪儿?怎么能调动起他们的兴趣?
于是我们再去找。帮助一些农民工返乡务工,避免孩子沦为留守儿童。这也是个非常具有社会现实的话题,而且跟教育公平相比,媒体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能得到双赢的解决,应该更感兴趣。那么这个严肃的话题,如何能把它变成一个人人都爱看的故事?
进城务工人员返乡,能够一家团圆、孩子在完整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这其实就是个英雄从旧世界,进到新世界的故事基本脉络。但是返乡之路,必定要遭受严峻的考验,比如回家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位盟友、一位导师出现了,对,你猜的没错,就是这个教育集团。它在当地投资的企业,刚好可以解决这位英雄在当地务工赚钱养家的需求。你看,广告植入的很硬,但是合情合理,还能够充分的展现这家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家庭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那么问题来了,直接把刚才描述的这段英雄返乡的故事拍成广告,行不行?当然不行。你能找到 100 个真实的人物原型,但是每一个最后都看着像花钱请来的群众演员。它是素材,还不是广告。你得去包装,让这个故事变得超越平凡的生活,变得有一点点离奇。
我们现在有了故事的核心:这家教育集团帮助农民工夫妇返乡,留守儿童获得了完整的家庭教育。
基本的故事是不能变的,因为它是事实。你能动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