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姓不可婚?大隋律令上又没有这条禁令,就连我们陇西李氏族规,和唐国公家规上也没有这条。”李秀宁仍不为所动的追问道,看来她对于父亲要说的这点,可能事先也是想到过的。而她想出的办法,也就是想要钻同姓不婚在隋朝的此时,还没有律法条文上的明文规定,以及李家没有这样的族规和家规的空子(唐朝时期才有律法上的明文规定)。
“没有明文禁令,不代表就可以去做。如果我们这样的高门贵族发生同姓婚姻,是会遭人耻笑的。”李渊驳斥道,自从汉统的隋朝建立以来,陇西李氏就想方设法的也回归汉统,自然有些习俗要遵照汉族正统的来。
“遭人耻笑?那个高门士族耻笑?就算博陵崔、范阳卢、赵郡李、荥阳郑,这号称天下汉族正统表率的四大高门士族,他们的婚姻关系就不会遭人耻笑了么?就拿天下第一门博陵崔氏来说,在他们的婚姻关系中,血缘婚与姻媾重叠现象不也是常有的事?”
“像崔挺女嫁与钜鹿魏子建,其孙女又嫁与魏子建之子魏收,是姑表兄弟姐妹间完婚。崔殊娶赵郡李休女,其子崔双护又娶其母之侄女为妻。崔仲哲娶赵郡李宪长女李长辉,其子崔叔瓒娶李宪孙女,这样姑侄出嫁后又变为婆媳关系。难道他们的婚姻就不乱,就不会遭人耻笑了么?”李秀宁继续争辩着。
李渊摇头道:“那不同,那是表亲婚姻,是母系联姻,这和同姓不婚是两回事,天下的传统是同姓不婚啊!”
“难道有亲缘关系的表亲就可以婚姻,没有亲缘关系的同姓就不能婚了?”李秀宁实在接受不了这点。
“怎么没有关系?我们陇西李氏一族,和赵郡李氏一族之间的渊源,不用为父多说了吧?”李渊说道。
李秀宁打断了李渊的话:“赵郡李氏的始祖,是战国末年被封武安君的名将李牧。而我们陇西李氏,父亲你以前多次跟我说过,陇西李氏的始祖,是秦朝被封南郑公的陇西郡守李崇。对是不对?”
李渊点点头:“正是!战国末年在赵国做官,封柏人侯,秦朝统一天下后,入秦任御史大夫,官至司徒的李昙。李昙有4个儿子:崇、辨、昭、玑,其中长子李崇便是我们陇西李氏的始祖,四子李玑在战国末任秦国太傅,而李玑的二儿子就是李牧,赵郡李氏的始祖。便是从此,李氏分为两支,所以说,两家可算是同样的祖宗,八百年前是一家。”
“都过了八百年了,还能算一家么?还有什么可顾虑的?”李秀宁反问道,“更何况在西魏的时候,我们这个陇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