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第1页)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这样,一件事被所谓权威部门得出结论后,所有存在的疑问都微不足道,如果再稍加控制,那就是最终结果或叫盖棺定论。陈周溺水身亡事件在黄县公安局刑警队被定为“意外事故”后,议论纷纷的市民群众就开始淡忘了,偶会在茶余饭后想起时悲天悯人地叹息一声,说句“这么个人就这么去了。”虽然死者的亲人还在悲坳,虽然死者的妻儿还在乞求,就都无济于事。

然而还出现了一种近乎神秘的传说:陈周是自杀,是听了一首名为《黑色星期天》的外国歌曲后自杀的。出于对死者的尊敬还有身后待遇原因,这种流言被禁止在很小一个范围,当然这是徒劳的,不久便全黄县人知道了,渐渐传到了市里,甚至更大范围,不少好奇的人怀着忐忑地心理开始寻来那首被外国人称为“魔鬼邀请书”的歌曲,来探索里面的秘密,更有好事的报刊杂志肆意渲染,引经据典,使这神秘事故更是笼罩在莫测的光环中。

吴新宇在刑警大队罗列的大量证据面前不得不承认是意外事故,但他严厉批评了那位“见识渊博”的女警察,他不论从什么角度都不能接受小陈自杀的结论,他还声明是因为执行公务发生的意外,要得到“因公殉职”的待遇,要解决小陈老婆的工作,小陈的儿子应该由民政部门抚养到十八岁成人。张云生倒是很支持吴新宇,一句话就让许多人暗暗点头:“老书记是重感情之人,也是情理之中嘛!”于是小陈媳妇就安排进了棉麻总公司轧花厂,小陈儿子也由民政局每月拨一百二十元抚恤金。

黄县火葬场的西二厅停放着小陈的灵柩,虽然也有苍松翠柏,可灵堂稀稀拉拉几个花圈就显得分外冷清。小陈的老婆和儿子只晓得趴在遗像前哀哀啼哭,小陈的父母则受不了老年丧子地打击而没来灵堂,为数不多的亲戚和朋友在忙前忙后。

吴新宇视小陈如己子,跟随灵车一路到了火葬场就没再回家,县委大院机关工会有一套专门操持红白喜事的人马,吴新宇则坐镇指挥。也亏得有老书记在,才不至于有人出工不出力,“陈周同志治丧委员会”立马成立,一声吆喝就干开了,很快布置好了灵堂。人员也各就各位,茶水组从县委会议室弄来茶杯,准备了充足的开水;人情礼簿组在灵堂大门口摆开阵式,来吊唁人签到和物品发放;鞭炮组则最辛苦,要守在灵堂外,见有吊唁之人来祭奠,就要燃放一小串鞭炮,提醒死者家属磕头迎接......总之一切都井井有条。

吴新宇就坐在灵堂前侧,身上裹件军大衣,老是眼神痴痴地盯着小陈笑容满面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