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北方四岛(第1页)

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迁都都将是举国的大事。反对者也会缺。

但是秦旭这次的迁都诏书(《双都诏》)却奇怪地没有引起任何的震动。

只有冯四郎提出了一些修正意见外,满朝文武都非常愉快地接受了秦旭的这个诏令。

这当然首先要归功于秦旭如今的威望达到了顶峰。没有人敢拂逆秦旭的意愿。连威武王极力的反对的紫宸殿,也在最后秦旭的坚持下破土动工了。当然,为了顾及到秦节的面子,秦旭并不是在咸阳建造紫宸殿,而是在腾水(阿斯塔纳)。

腾水是原哈萨克斯坦的旧都。实话说,选取的位置不是很符合秦帝国的要求。因为腾水的唯一天险是面朝东的。就是说,一直以来哈萨克斯坦都不担心来自西方的攻击,反而防备着东方的敌人。

所以对腾水的址,秦旭保持了慎重态度。原阿斯塔纳改名为腾水市,在腾水市郊外模仿咸阳重新建造一座新城,与腾水市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古今合一的新都市。同时,腾水市西面是一个宽大的湖泊,正好用于建造一个的临水防御体系。

当然,迁都不是一份诏书就搞定的。都城的修建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的。秦旭的迁都诏书虽然发出,但是真正要迁都过去恐怕要明年。

现在腾的建设已经动工,建设费用自然不用再由季氏集团承担。

《秦法》中的刑罚里有一个“城旦”,这就专门的劳役刑罚。中亚三国那么多造反者,蒙僖把他们抓住之后全部罚做劳役,然后再行决定是否处决。而秦旭发布命令,如果表现好可以免除刑罚,转为裔民。

秦人的建造技通过一个长城和直道已经可以窥见一般。所以修建方面秦旭一点都不担心。

群臣和那些新秦居民不反地另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大秦所处地境地。

然中华政府已经默认了大秦帝国地存在。但默认始终是默认并没有正式公开地承认。在这点上。中华政府无法做到像伊朗等国那样洒脱。秦旭又不愿意与中华政府发生不愉快地事情---事实上。中华政府如今地所作所为绝对是一个负责任地政府形象。如果大秦挥兵东征。全国人民不一定就会站在大秦这边---所以。大秦地臣民都感觉自己地身份有些尴尬。迁都无疑是最好地逃避方式。

于是。忙碌地迁都工作开始展开。

在忙完这些以后。秦旭才开始正视东北局势。

不过这已经是昭武元年八月一日了。东北局势又发生了一连串地变幻。

-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