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无价之宝(第1页)

假设让时间倒回两千年,传国玉玺就是大约诞生于那个时代,同时,辉煌灿烂的先秦文化典籍,也在那时被付之一炬。如果让后人做一个历史置换的选择,那么真正的智者一定会保留后者——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的经验积累永远是超越任何珍奇的无价之宝。现在,在阿德里安面前,就是这样一份伟大的宝藏。

郑和海舆图!

后世某些天生自卑的中国人永远不会明白郑和这个名字的重量,那不是辉煌,那是个奇迹!如果说现在一个国家的航天科技水平代表了它的综合国力,那么在二十世纪之前,航海就是人类科技成就的集纳点,航海科技的水平直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如果说欧洲人重新发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遗迹,是引发文艺复兴的历史之匙,那么郑和海舆图就是航海界最辉煌最悲壮的庞贝古城!

被中外史学家评为一战之前世界史上空前绝后的超级舰队,可以轻易摧毁整个欧洲的海上力量。乘九桅十二帆万吨宝船六十二艘,其余马船、战船、座船、粮船、水船等二百余艘。集华夏几千年海法之大成,无数能工巧匠毕生心血,数万官兵葬身大海。历三帝,前后二十八年,每年至少六百万两白银的支出,重创国库,引起物价30000%的上涨,逼得后人不得不将全部资料“毁之以拔其根”……

如果依然不能理解这些数据,那么只要知道一点:郑和海舆图的被毁相当于中国航海史上的“崖山之变”,崖山之后无中国,然而郑和之后中国人失去的是整个世界。

阿德里安没有办法不激动,按照这份名为《内官监太监郑和奉敕巡西洋海舆全图秘志》的文献共分三卷,首卷是宝船及各类海船的制造方法,次卷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条航海针路、各国的风土纪录,尾卷则是郑和亲笔书写的航海笔记。

虽然阿德里安超群的记忆力让他可以把全世界的海洋资料收入脑中,但是正如战士背熟了作战守则不一定能成为将军一样,大海永远不是纸上谈兵的事。从这个角度讲,前代航海家的宝贵经验对于后人的帮助不是一点两点,而是极为深刻长远的。

当然,这份图纸中最珍贵的还是郑和宝船的设计图。按《明史》郑和传:“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按照明尺计算,长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船,其排水量的低限是一万五千吨,有的人甚至认定郑和宝船的排水量约高达一万八千吨左右,是一艘二万吨级的巨轮。

历史学家一直对此争论不休,持怀疑论者不在少数。主要是因为太不可思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