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2月17日,农历乙酉年的正月初一。登仁领着鱼头大队一干人马,乘着三牛的拖拉机,浩浩荡荡到公社送忠字台献礼。公社大院,就建在江纺围墙外,隔壁就是塘山小学。来到这里,熊秉刚以为会碰上不少熟人。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生面孔。一打听,原来省里公检法,县里,来了很多干部。各大队送忠字台,照例公社领导都要出面接待。刘书记,应庭林等一干人,身上有一种长期干农村工作的气度,那是省城里坐机关坐得太久的干部所缺乏的,装也装不像的。鱼头大队的忠字台,得到的称赞,已在登仁的意料中。摆在众多忠字台中,那种鹤立鸡群的姿态,却是熊秉刚感到骄傲的。这时,一位目光炯炯,文质彬彬,穿干部服,披兰色军警大衣的俊俏男子,也和公社领导站在一起,摆出接见下属的姿态,向熊秉刚伸出手:“你是熊秉刚同志吧!?我是施子权。从省厅下来快三个月了,也抽不出空去鱼头看你们。今天就算见面认识了。”熊秉刚受宠若惊地握住他的手。那手软绵绵,滑溜溜的,熊秉刚以为自己抓错了,慌乱中捉了一只女人的手。仔细瞅瞅,不对呀,是施子权——公社“五•七”大军领导小组组长的手啊!唔,像个女人,包括说话的声音在内,没有一点男人味。这是熊秉刚对这位领导的第一印象。
施子权曾经执掌省公安厅干部科的大权,后来*造反起家,是省公安厅一大队的头头。本想借此觊觎厅领导的位置,不料6011部队一来,实行了军管。厅里到处都是戴红领章、红帽微,穿草绿色军装的军人,原一大队一点市场也没有。正赶上**“五•七”指示发表,只有下放一条路可走。施子权消息灵通,人头熟,想方设法把一大队的亲信安插到近郊的几个公社,他自己则钻到最近的塘山公社,当上了公社“五•七”大军领导小组组长。他知道只要占领了这块阵地,以后进省城,还不是易如反掌!此人和年轻貌美的女人谈话,和蔼悦色;见了血气方刚的男人,怕陪衬出自己的奶油小生味,便装腔作势,色厉内荏。熊秉刚看见的,恰巧是他的假面具。
这时,一张脸急速向熊秉刚晃过来:鼻梁像一把斜*的楼梯,永远不知注视何方的眼睛,隐在近视镜片后眯成了一条缝,向前翘的嘴唇拼命朝两腮扯出一丝笑意。啊呀!这是陈伟民啊!到底碰上一个老熟人啦!熊秉刚兴奋地握住他的手:“老陈,陈伟民!你好,你怎么在这里?哎呀呀!太好啦!我正在纳闷:怎么一个老熟人都没有呢?现在好啦,碰到了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