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外号清汤剐水,财政为零,税粮上缴虽低,但能交得上除了每年袁金两家之外,基本上都是以负数作为增长点累加,如果强行收取,只能让当地百姓卖儿卖女或是移居他县当流浪汉,欠税欠粮成了这里天经地义的事情。
乾隆帝实行的是典型地私营老板工资体系,官员奉禄除了一家老小的简要开支,已经没有了余钱,至于其它雇佣人员(家丁仆役,轿夫马夫,师爷)的工资,差旅费,应酬等各项费用,全得从官员个人腰包里扣,要是碰上个贪官,下面的这些人就活该倒霉拿得少还不敢往说,因为那时候没有什么劳动合同受制约,这样一来,收刮百姓缴纳的钱粮,就有大部分中饱私囊进了自己的腰包,征税由一年的30%变成了后来的100%甚至更多,上缴国库的少之又少。
简单的税赋变成了苛捐杂税,地方官员想尽了办法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凑份子,反正没人监督,乾隆整天被这帮人呼悠得蒙蔽了双眼,自己过得花天酒地,却看不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
清水县本来也没这么闹饥荒,就出了袁金两家社会败类,不仅封了百姓的水井,还霸占百姓的良田,即便这样还有土匪强盗横行乡里,再加上能派到这里来的都是些不文不武的弱书生酸秀才,通通干不到一年半载的不是请辞就是罢官,还有几个冤死变成了孤魂野鬼无人问津,典型的钉子困难户,至于政绩考核之类的事情即使不上报,唉声叹气几声也就算过去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经翟六行这么一点,张天瑜算是开了天眼了,所谓的赋税之说纯属袁金二人胡编乱造,变成了他们两家独享的私房钱,天高皇帝远,有了这两家在私底下使用钱权交易只手遮天,还如何能让人看见这里面存在的大大小小的问题。
当了老大,手中又有了实权,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张天瑜全推给了翟六行来做,并告知他提前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翟六行听之任之,尽心扶佐。
但凡拿主意的事情张天瑜是当仁不让,开会,人事调整,任务划分,将所用之人合理地划分到适宜的职位,他做得是井井有条,仿佛他天生就是个当干部的料。不过这也多亏了老刘对他的精心栽培,要不然就凭他一熊猫的身份如何将一个县治理得有生有色,知识就是革命的武器这句话是一点也没错。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天瑜在翟六行,朱大肠等人的通力合作下,把这个清清静静的小县城是整理得生气盎然,生机勃勃,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改革运动正轰轰烈烈地展开,人们不禁奔走相告,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