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洛阳百姓为我等先前与大哥辛苦收拢,现今便若离开,岂非重置他们于水火之中,而军中亦有过半士卒为洛阳百姓中蓦得,先不说是否能够顺利离开,便论我等本意,又是于心何忍?”
思虑半晌后,赵明见到连田畴都被这一言惊醒而无语以对,立时便颇为无奈地说道。
“一家之事与万家之事,一地之民与幽、徐二州数百万民众之间,岂能相提并论?明公一直便有视能力而论举措想法,乱世之中受苦百姓何其多矣?顾全大局,莫要因小失大,如此方为保存现有基业,以图将来终能还民清平。二位大人何必犹豫于此等小节?”
孙乾说得并没有错,当到了刘晔这个地位上时,除了原则上的就算吃亏也不能容忍之事,其余都得以比较得失利益来作出决定。
由于有刘协在洛阳,当然不可能如同青州那般再来个携民同回徐州之大举,这十数万百姓便是现今这个空架子朝廷指望的粮食以及补充兵员基础了,刘晔又岂能虎口夺食?至于赵明他们带着九千兵士离开,只怕不论杨奉还是刘协私心里都会松下一口气----
杨奉的一万五千军士是经过了李郭联军十数万大军追击奋战而余生的,忠诚度自然不用怀疑,而刘晔手下的赵明与田畴二人,又属于施行新政,所有百姓名义上虽属于朝廷,但实际上仍旧是听从他们的安排调度,这本已就召来了不少官吏非议……
由此推之。杨奉属下兵士们抢掠之事愈演愈烈未必便没有着他的默许以及故意纵容!
这些人,便是如此地不知足,他们口中有饭食吃之时,不会想到当没有刘晔当年辛苦收拢百姓,并借着自己代郡一处之力施行屯田之事,他们或许回到洛阳将面对的是残败的宫殿。无衣食之少数百姓。到了最惨之时百官只能吃树皮草根,刘协也只能喝到一碗米汤……
享受成果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有心思去想如此之多的“如果”的,“不知足”便是其天性!
现今往食衣行无忧,颠沛流离数年之后,刚刚找到了点当年那种身居于天子朝堂,享万人景仰地感觉。便又在嫌着有赵明以及田畴在此管着就是他们直接管辖的百姓,已算得越俎代庖,少了这近万虽有军屯之利,但因为整训以及防备两关之人极多。同样多靠着百姓供养之兵,他们的日子便会更好过些不是?
“知过则需改,畴今知公点醒,方知前时之谬处,实是愧对于主公之信任……”
田畴先是如此说话,倒令赵明颇有些奇怪了,平日间田畴却也是个极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