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一章 帝皇亲兵(第1页)

“皇上有明君之风,惜无施展之机!想今时便算得无此洛阳变乱,孤穷于一隅,终至于碌碌无为!放眼天下,能扶汉者几人?刘繇,刘表,刘璋虽同为汉室宗亲且牧守一方,但却各有短处,只知守土不知进取,只怕亦无多少心思助皇上重兴于汉室。只有吾主刘晔,虽年纪未满三十,却能据二州之地,拥数十数万兵甲,只从其出道先后便跟随于他的赵子清所言便可知晓其兴扶于汉室之心稳固如昔,若不选择于他,方今世上,又有何人能当此值得皇上信任之重臣?”

这是当初田畴劝谏于刘协,并很快打动其心的话。

道理非常简单,能在此告些等汉室失势,诸侯可以选择争霸天下之时,能有兴扶汉室意思的,也仅可能是汉室宗亲而已。

除此以外,其余诸侯未必没有打着奉迎天子旗号,而持“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思!

“皇上可听臣一语,若亲观臣大哥刘子扬品性以及对待天子态度,而吾等皆保密之,能行则可心安,不行则可由臣等兵马护回,于此节上臣等受皇上恩惠,必然会忠心护卫皇上周全!”

赵明没有说如果刘晔没有兴扶汉室心思,他与田畴会如何具体选择,就是因为凭着他对刘晔的了解,认为其必然走得就是他所想像的那条道路,没有可能是另一条!对于田畴与赵明二人,刘协能亲自面见数次,便已是极为了解他们的品性。故而加上赵明这句有了退路之语,再加上那个可以鱼目混珠,金蝉脱壳的计策,他当然有了明确地选择!

看似轻率,实际上刘协别无选择,便如田畴所言----除了刘晔,他又能选择谁??

所以,这才有了田畴与赵明两人将与刘协长得极为相似的一位士兵送入宫中,由着刘协的亲信内侍训练其礼仪举止。近一年时间乃有所成,再加上巧妙的掩饰并不相同的声音,这才有众人皆不疑于坐于龙椅上的确是换了人……

至于这个以草民换天子,坐上只属于帝位象征的龙椅,这于礼法极为不容的问题,相比于已经颇有些走投无物。不知前路何方的刘协自己来说,只是一个小问题而已。

在未想到如何处理刘协地问题前,刘晔并不想与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天子多说什么,从见礼过后便叫亲兵来,由着赵明掩饰带领将其先送于城中一处清静庄园内,而留下田畴便与他细说这天子之事的个中究竟。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如何作出合理的安排,使得坏事变好事,或者将影响减小到最低,这是刘晔的处事风格。

听田畴细讲过往之事。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