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六年前相比,依旧是身长九尺,面容中尽透出一股威猛霸气,只是顾盼间便生极强威势---这是刘晔稍作打量后眼中的吕布。
他在打量着别人,当然吕布同样也在细细观察于他。
在吕布的眼中,初次得逢便与曹操联手让他两尝败绩的刘晔,似乎除了多了两抹淡须,看起来便依旧如同刚及弱冠的少年模样,但却给人一种锋芒内敛,无法忽视之感。
吕布的成名史,似乎在与刘晔和曹操牵上干系后,便是连续的败阵史。比如上次他本就认为凭着高昂的士气至少可以小挫曹军,却不想仍旧是个僵持不下,略处下风的情景。
曹操确实厉害,但其年纪已入四十,对于大事的考虑成熟老到当然是极为正常的,但刘晔还需得几年才能到三十之龄,能有今日的成就,未必不能说明其之厉害。
这就是吕布亲眼见到刘晔之后,脑海中转过的想法……
“明公据沃野之地,布却穷途无依,客军前来相投,却不知徐州可有某容身之地?”
初次见面,纳头就拜为主上。这等情形不仅不会出现在吕布这等天下一等一的武将身上,也不会出现在任何一位有些才能见识,有自己想法之人身上。
吕布虽然在先前已想过与刘晔各种不同的见面场景,以及应当说什么话。但最终见面,逢得如此意外待遇时。他还是有些措手不及。稍作整理下思绪,知道现今人多眼杂,并非是说话之地地他,也就这般以场面话相问道。
“晔从未想过将幽、燕任何一地视为私产,只是为大汉守土一方而已。晔之年龄阅历,以及才能本事都居于平凡,仅凭一己之力想达成愿望。却属镜花水月,空幻一场罢了!先前温侯与吾分为两方,各为其主下,有些相攻怨事却也算得正常。若温侯有意为朝廷重新尽力,征讨四方乱贼,晔岂有拒绝之理?”
实际上,刘晔并不想以这等文臣武将并着数千百姓隆重规模来迎接吕布。他有着自己的考虑,但手下谋士们所言,不论吕布算是真投还是假投,贼心不改疑或是回心转意都不重要,但其为天下知名之人,今其以客军来投,未必没有看时机归顺之意。
此等情形下。刘晔地态度不仅就是只限于吕布,却是有着为他于降将人才事宜上的行事作风作出表率的作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晔若连一点容人之量都没有,如何又能收得天下士子之心?
明白个中细节的刘晔,并没有坚持己见,权衡利弊后,他接受了以张昭、陈群为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