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河北争锋 第七章 浮出水面
公元199年1月,天寒地冻,几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下,河北大地一片银妆素裹。()而早在半年前便纷纷屯兵于大河两岸的袁绍,曹操终于在24日这天爆发大战。
袁绍选在这个时候主动出击原因很简单,因为超低的温度除了带来种种不便之外,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使得黄河冰冻,往日的天险成了只是有些路滑的宽阔大道。
远在蓟县的刘晔得到准确消息后,已是2月中旬,如同先前想像,袁绍放弃了从青州协同出兵做法,而是简单地选择屯兵二十万于延津,平丘,白马,与对岸官渡五万兵力的曹操对峙。
从这里出击,只需击破当面之敌,便可长趋直入兖州腹地,重现前时吕布几乎轻松占领全境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果如刘晔所想,袁绍虽然自信非常,却也不敢掉以轻心。通过临时征集,以及从并,青二州调兵,再派掺杂了大部份新兵的十五万军队于冀北一线防守可能出兵的幽州,自己同时统领最有战斗力的二十万大军,麾下集合了颜良,文丑,张合,高览,二子袁熙,三子袁尚等心腹武将,摆明了欲要以强大战力迅速决战。
正是这种速战速决心理决定影响,使得袁绍不听沮授之“曹操百废重兴,为应付大军压境必然粮草不足,而我方却足够维持大半年之久,可过河稳住阵脚,只保持压力拖住敌军,则时日稍久,曹操必不能持,我方可轻易获胜”建言,反而以“扰乱军心”为由,命人将沮授送入监牢之内,等侯处置置。
在袁绍简单的对比之后,心里理相应当的认为除非自己够傻,不然如此实力对比,打胜那是简单之极。那么你沮授让我带着大军与对方干瞪眼,不是“居心不良”、“蛊惑人心”又是什么?
沮授与田丰一个脾气,智则智矣,却是宁折不弯,经常使袁绍下不了台,以袁绍的城府,早就有了“整治”心理,如今眼看可以扫平曹操,得到“天子”这张大牌,天下几乎可定,哪还会按捺得住?
于是,就有了袁绍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为国贼,打着“清君侧”、拯救受困天子旗号,理直气壮的进攻了,为此,袁绍还从上次田丰出使中找到“灵感”,声称自己得到天子“衣带血诏”,煞有介事地点出几位许昌朝廷配合重臣,其中包括国相董承,以及太尉杨彪等等与曹操一直不对付,又位高声著的大臣。
这是谋士许攸与郭图等人争议中少数几个达成统一的计谋,除了想“借刀杀人”来除去这几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