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客栈里还要自己煮饭?公子,不如我去看看附近有没有别家客栈吧?”窦北风赶上前两步,先将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
张骞已经一屁股在很多灰尘的条凳上坐了下来。
道,“在关外能找到这样一家客栈已经不容易了,且将就下吧。”
刘彻本是心中烦闷,并未理会这些琐碎事情。摆了摆手,示意就在此歇一下。侍卫忙将看上去比较结实点的凳子搬过来。另七八人将马拴于院中,里里外外检查了,才过来与窦北风耳语一阵,窦北风点了点头。
前日,刘彻与太皇太后争吵后,老太后仍是坚持和亲政策。因此气恼之下,下了早朝便轻装简从到了张骞府上,又与他奔赴雁门关,欲实地考察一番,为自己所制定战略取得更有利的佐证。
另一方面,他也深知自己久居皇宫,耳目虽多但毕竟有局限性。百官在自己面前也不一定全说真话。因此急欲亲至边关看一看那里的风土民情,了解一下边关守军以及匈奴的情况,才能更有把握地打这一仗。
且说汉朝自高祖吕后以来,在政治上实质是皇帝与太后两宫同治。尤其是像调动军队这样的大事,必须先得到太皇太后首肯,召集群臣合议,众议通过后才可执行。这本是一条保守可行的治国方略,但后来渐渐就转变为了太后对国政产生过多的干预,及对皇权的制肘。
中央集权的虎符制度由汉文帝二年建立,分别将左半符颁给地方郡守、诸侯王,右半符掌握在皇帝手中。发兵时必须将左右符合同为一符,方能号令地方郡守,调动地方军队;诸侯王若是使用虎符调动本部兵马也需要皇帝的同意,因此若非重要军情,地方诸侯一般是使用代表他们个人军权的“节”进行调兵。
虎符一出,即可调动全国兵马,但还需有皇帝与太后的诏书同行。虎符仅仅是为凭信,若没有加盖太皇太后的玺印,纵然有皇帝的诏书和一半虎符,仍是无法调动地方军队,指挥那些封疆大吏及地方诸侯。
这也是为什么多年以来,刘彻一直苦苦等待时机、隐忍不发的原因。
人都坐了下来,仍是没有小二前来上茶。巴蜀忍不住就吼起来,上来拍案板,“掌柜的!掌柜的!茶呢?有没有现成的食物上来一些?”
“哎。客人稍等,稍等,老朽正算到关键处了!”
老掌柜蹲在柜台里面,连眼皮都没有再抬起来一下,自顾自地在翻弄着帐本。
来来回回那一两页竹简,翻都快被他翻烂了。
然后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