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轨道车,会是未来大规模、大重量运输的主要工具。长途可能还不太现实,但是短途比如矿山、石场,绝对是有用的。”
李咎在最新成立的轨道交通技术站的小屋子里,背后挂着一张巨大的浆过的布制地图。
上面是青山城到金陵的这一段地方的简图,特别标注了等高线、山川、河流、道路和村庄,上面标红的地方就是李咎自己圈出来的建议部署木轨交通的位置。
“而你们要做的就是攻克另一项技术,铁轨铸造和车辆动力。为此我也招募了铁匠和学塾那边学习力学的学生。人员是各三分之一。这是组成。技术站的钱,现在主要来自我的私人供应。未来会有矿场加入,他们需要轨道技术,所以要花点钱来买。官府也可能会采买技术拿去给两地之间修路,但是这笔钱不会太多,最主要还是给了官府的认可,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
李咎把能挣到钱的几个地方圈了起来,这里有一些是李咎的生意伙伴们的地方,可以优先装轨道,其他地方看着眼馋,自然会跟上。
“最基本的情况就是这样,你们攻克难关,让他们来买单。其他技术站也是如此。前期我们这个站会和矿场走得更近一些,所以我捎带上了煤炭那边的技术站作为你们的伙伴。”
煤炭技术站才成立不过两三天,人员都还在招募中,不想轨道交通的工匠们直接就地转化就来了。
地图被李咎翻过去,接下来就是蒸汽机的基本原型图。它说穿了就是热能与动能的转化,这个概念现在已经在学塾的物理学体系里被教得滚瓜烂熟。
李咎相信,对照图纸,可实装的蒸汽机被工匠们捣鼓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并且在木轨车道安装后,对蒸汽机这种更强大的动力的需求会大大增加,掌握钱财的商人、矿主为了进一步获得更高的利润,一定会推动技术站向者更强大的动力去钻研。
这就是轨道交通-煤炭能源技术站未来几年的业务规划。
交代清楚后,旁听的出资人二皇子第一个举起手来:“这技术给我一套,我要带回长安去用。”
别的不说,单这个运力就很好。长安现在人口接近八十万,这八十万人的生活资源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在长安原地解决,其他绝大多数都要从外地运进去。再考虑上各地征收的税赋转运进京……那运力需求海了去了。
现在主要的物资进京走的都是运河,将来会有海运。这两种方法解决了外地长途运输的问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