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李伯休在你说到公主时,默不作声,却在你提了三姑娘的时候说他年纪太大,而三姑娘太小……梓潼啊,这个李伯休,不会是惦记咱们家大姑娘吧?”
皇帝陛下回过味来了。
没有反对保媒,却回绝具体人选,这不就说明他心里其实潜意识惦记着其他人?觉得三姑娘年纪小,那不就只有大公主二公主两个?二公主刚刚出嫁,就没怎么见过李咎,这不就只剩了城阳?
皇后一听,这是想到点儿上了,做出一脸惊疑的表情:“他有几个胆子,敢对咱们家姑娘挑三拣四!他敢!难道我有闺女十个也嫁他十个不成!”
皇后这么一怒,皇帝陛下反而略微打消了怒意:“梓潼勿恼,他必不敢无礼至此。想是有什么误会……”
皇后脸上红红的不知是羞恼还是气愤,道:“我看,没什么误会。陛下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城阳寄回来的书信,时常提到丰穰侯如何如何,有一阵她甚至在丰穰侯的学塾里给他当教书先生,头一年是每封信提一句,后一年一封信里有一半都和丰穰侯相关。难道那时候,丰穰侯就有意为之?他这网撒得也太远了!”
“那应该不至于,那时候康儿还没和离呢。”皇帝陛下有些犹豫,“而且他是个聪明人,反而不应该这样的念头。对咱们家的闺女挑挑拣拣就不说什么了,他断不会自大自狂到这个地步。且康儿那边虽然和离,到底和杨家有过关联,再要娶康儿,就一定会得罪他们杨门的儒生。李伯休聪明绝顶,怎么这个弯转不过来?”
皇帝陛下又把前前后后的事串了起来想想:“这事儿啊,还真不好说。棘手,棘手得很。但若是成了,未尝不好!这么着,梓潼啊,你先,问问康儿的意思?康儿若是不讨厌,我再把李咎叫来,先问罪,吓他一吓,底下的事就好办喽。”
皇后筹谋半日,就是等皇帝陛下自己说出这个打算来,她心里就满意了,道:“陛下就爱护着外臣,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才是您儿子呢!康儿若是果真喜欢,也就罢了,我这胳膊那里拧得过康儿那么大个腰杆子。若是不喜欢,就赶紧把李伯休送回去吧。横竖,赵姑娘也见过了,不必留他。留他反而是祸害。”
皇后的意思是赵三九毕竟给李咎当着属官,到了给三皇子指婚时,再留着李咎在京里,难免被人说三道四、捕风捉影地议论闲话。不过若是城阳的婚事真成了,到那时皇后自然又有另一套说法。
皇帝陛下也深以为然。
赐婚的日子不会太远,所以这档子横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