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出版行业的前哨和舆论的利器(第1页)

六月里,李咎一边小规模地烧制蜂窝煤,一边蹲着铁匠锡匠打炉子,一边等着老刘掌柜南下,一边把活字印刷的七七八八的也折腾得差不离了,并且用孟田旺造出来的二代油墨小印了个母本书。活字印刷的优势在这种小规模印刷上实在是看不出来,但是至少书本的优点出来了。

字儿小,清晰,均匀,端正……作为课本非常合格。

李咎找来黄致的书童,大概知道外面听说书的人学了多少字,会了多少拼音,琢磨着差不离了,先印几个报纸出来试探下行情。报纸不比书本,动辄一本书几十页上百页,现在的报纸就做两面八个版已经足够,印起来也快,流通性也好,成本也低。先免费送刊载日常信息的小报,再慢慢地把那些连载小说、摘录诗句的报纸捎带卖些。

青山县人口偏少的问题,决定了这个报纸一开始也不用做太多,反而是和李咎现在无法大规模印刷的短板相适应,未尝不是好事。

染织陈帮李咎盘下来的书肆带个小印刷作坊,李咎让他们处理掉库存的图书,然后学习活字排版,准备印刷报纸。

印刷有时效性的报纸方面,活字印刷是绝对的最优选择。不需要重新制作雕版,只需要排版罢了。

李咎选来给大家练手的小报取名叫《青山周报》,第一期头版刊载了官府的最新公告,包括本地今年的青盐平准价格、部分履历的调整、税赋的情况以及王县令自己捣腾的规则等等;次版刊载的是本地的小故事小新闻,一共两条,是李咎让书肆的伙计们出去打听来了后筛选的两个新鲜事;再往下是邻近几个村子的新闻,夹杂着教育大家遵纪守法的例子,比如有某家夫妻殴斗致死如何判决等;后面还有促销打折的信息,集市上哪个货行什么价格出什么货,为了将报纸推广出去,李咎下了血本,随报纸发放一条柳记货行的代金券,凭券可以抵扣十个大钱;最后一个版面里还有预计什么时候会有商队去往什么什么地方,可以捎带多少多少书信、物品,需要捎带东西的人往哪哪哪联系等等。

小报使用黑红双色套印,标题、引言、重点字使用不同的字体和粗细,文字全部都有拼音标注,并且配上了几个简单的插图作为调剂。这是经过后世几十年上百年经验优化的结果,阅读感极佳。加之报纸上的东西全是关系民生的小事,充满了家长里短的烟火气息,整个让人看着就很舒服,不像李园的两个大展板上的条儿几乎都是商业广告。

第一份报纸只印了三十份,交给外面的帮闲往各个街头小巷茶馆酒肆里送了去,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