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府的官仓看起来很满,那真的只是看起来满。
里面堆得满满当当的粮食确实做不得假,可是粮食都是从粮行调来的,并且抽空了各地的民仓和义仓。
民仓和义仓几乎都有“救济救灾”的特点,大多数民仓还有宗族共有的属性,它们是官府倡议、带头建起来的主要由平民百姓捐赠粮食的这么一种仓库,储量小,几乎是等同于“棺材本儿”。
为了应付李咎,大湾府的官署把老太太的棺材本儿都拿出来堆在了官仓里,数量七七八八地凑够了,但是只要李咎一对粮行的账本,再多问几个人,现在官仓粮食的来源就会立刻暴露。
粮、税、人口,这是地方官员考评的基础,是他们每个人性命所系。
现在是税和人口持续不见增长,大量财富往地方豪强家里集中,而粮食甚至出现了缺口。
这样的情况下,张郡守就算是个铁面铮铮的清官,也该背个“刻薄无能”的评语,收拾包袱回老家坐馆教书去了,何况他根本就不是清官。
这方面李咎不是特别在行,不过老钱和姚阔是个中好手。张郡守这样的官儿,他们见了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上下这么一番就知道从哪着手。
用抚民无方、经营不良为理由直接削他的考评,配上官仓粮食的账本,可以直接抬走。
整个事情里最难办的其实还是明心书院。
别看李咎摆事实讲道理,扛住了第一波攻击,但是后面的事非常棘手。一个不好,说不定要引发百官、生员一起围攻皇帝陛下的。
皇帝陛下仁慈,多少让底下的官员胆大了起来,而读书人的底气最足,性子最傲,他们本就看不起驸马这种裙带勋爵,也看不上在商人、工匠堆里打转的青山李,更因为技术站的事对李咎怀有偏见。这次李咎把明心书院怼了回去,明心书院的下一步不是向京里求援,就是要纠结更多人攻讦李咎。
尊师重道这四个字在大雍太重要了。
大雍立国不过四五十年,官员数量偏少,远远没达到“冗官”的地步,皇帝陛下还依赖科举系统为他挑选合适的官员,李咎直面科举系统,必然弱势。
李咎让苏秀才去帝京紧急要的旨意只和本地官署相关,并没有提到明心书院,大大出乎老钱和姚阔的预料。他们本来建议李咎无论如何也要让皇帝陛下提前知道这里的情况,以免被打个措手不及,顺便再让皇帝陛下出面保他们一保。
“侯爷,还是早做准备吧。咱们家那边儿,仙逝了的尤老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