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再过淳城1(第1页)

除了已经定下的东西两条铁轨线大兴土木,其他地方也在修路。

人们不在乎自家没被选中修路,大家都很乐观:既然我们这也被纳入了考量之中,说明我们这儿有修铁路的可能,那我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先把路基开了,您下次选路线的时候要不考虑考虑咱?要不咱们自己掏钱,请您给修一条路?

在渡口由水路转陆路时,李咎特意出去绕了一圈打听情况。

基本上知道了这里头修路的人,服徭役的也有,拿工钱的也有,工价比金陵低太多太多了,但是在当地还算不错,比种地拿的多。

现在他们有些人甚至是职业的修路工,会操纵机械,会制图、看图,会选地方、规划路线,盘山架桥开隧洞,也都有了成套的经验。

他们这样的职业修路队价格就高昂得多。

李咎在云梦北道遇到的一队修路队,是在九衢那里给朝廷的修路队和民间的机械设计师打过下手的。他们学了人家的本事,慌忙地就跑出来别的地方拿第一桶金。

他们的冒险很值当,他们现在拿的是朝廷的官派之外最高的工价。

至于地里的耕种事宜,也没有被耽误。

他们家家户户买的耕牛耕羊,父母虽然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到底也是健在,孩子也到了七八岁的年纪,养得很壮实,又或买或聘地从更穷的地方乃至海外番邦买了童养媳、义子……这些新增的劳动力撑起了工匠们的粮食口份。

如此看来,职业化分工已经初见雏形。生产力只是稍微提高了一点点,粮食产量高了一点点,收入多了一点点,拥有无比坚韧的生命力的人就能像野草一样旺盛地生长。能养活的劳动力多了起来,给职业化分工提供了最基本的人口保障。

至于买卖人口这些腌臜事,估计再过两年,也该可以通过法令禁止了。

每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将和当地人口紧密相连,至少在地方官的角度,他们会想方设法杜绝人口外流,自然会对流窜的拐子拍花子格外“关照”。再分到一个县辖的各个乡村镇落,也是如此。

大体上看来是如此,到每个具体的地方又不一样。

河庆县现在成了块香饽饽,皇帝陛下早已将淳城和河庆县合并起来,统称为河庆城。原淳城太守撤职查办,原河庆县令陈务火线升迁,一年内连升二品,出任新河庆太守,所辖地域人口翻了番。

在煤炭开发之前,河庆比淳城穷,因此一向比淳城低一头。皇帝陛下却让合并后的新州府沿用了河庆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