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去年,针对岭北道刺史的刺杀没有一百次也有八十次,但是全部失败。
夏刺史在岭北道极得人心,百姓知道他的政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并不听有心人带节奏反对他,相反,还能监督各级地方胥吏是否按新政执行。若有人从中作梗,立刻就有百姓递诉状去衙门,一时间岭北道的风气上下为之一清。
许多小商贩在他的新政策下抛弃了大规模兼并土地的传统道路,走上了行商之路,只不过在几个港口各圈了些地方作为家族落脚之用。都说风口上的猪都能起飞,他们不比猪强?就算是走背时的人家,只要舍得去拼,也成了大商人大工厂主了,这群新兴富豪及他们的雇工是夏刺史的忠实支持者。
再这样的情况下,针对岭北道的人不得不蛰伏起来,对淮南道也没什么好办法,也就是冷眼看着。
所以之前潘先生讥讽崔举人无能,脱口而出叫他串联起来闹事,也算部分体现了整个官僚体系的不满,但又想无可奈何地挣扎。
想从办事细密周全的夏刺史这里动手,俨然没什么希望,他们只能把目光投向别处。
然而这里摊丁入亩一条鞭法还没个了局,秦王那里又搞起了所得税法,这是什么?是抄家啊!
虽然秦王还没正式提起奏陈,还没把事儿摆出来讨论,但是消息捂不住,已经透漏一些出来了。
秦王自家还算周密,不过皇帝陛下的议政厅不是,户部更加不是。
秦王的税法草稿在议政厅来回讨论很多遍了,被陛下问政过的户部郎官都有七八个,再加上轮值的侍讲学士以及当差的內侍等,知道秦王这个条陈的,少说也有三五十人。
这三五十人口风都严,但是那也得看对谁,对先致仕大学士吴宥等人,如何严的起来,她们之中多少人是吴宥等人的徒弟、姻亲!
况且这么大的事,皇帝陛下也不可能乾坤独断,不问国库,不问账簿,不问黎民,就直接办了!
进入年关之后,因为接连的事情,这事儿吧是暂时搁置了,然而搁置是因为这事不能一蹴而就,并不是皇帝陛下就不想办了。
相反,皇帝陛下想办得紧,这不是求稳,才要观察观察?
这时候这群人真的慌了,不把所得税给干下来,以后他们真的和商人一样交税,还得多交好几成出去,那不得行啊!
要怎么阻止?
说服,没戏,陛下和秦王看他们像看贼似的——虽然这么说是过火了点,但是情况的确如此,陛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