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东德苏军德累斯顿基地军用机场,十架满载军火的伊尔-76TD运输机,正从跑道上陆续的起飞,它们的目的地将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军用机场。李韦德和伊夫琳,以及昨天被从东柏林接过来的乔尔和丹尼,都在其中一架运输机上。
自从前天李韦德选好首期交易的军火具体是哪些武器后,选择哪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军火销售市场,以及怎么把这批军火经济安全有效的运送到目的地,成为了接下来需要面对的两个大问题。
有关选择哪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军火销售市场,李韦德是事先就早已经考虑好。
环顾1986年此时的全球军火市场,工业化国家最大的五家军品进口国是日本、西班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土耳其,约占工业化国家大型常规武器进口额的一半;而第三世界最大的五家军品进口国,是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印度、沙特拉阿伯,也约占第三世界军贸市场大型常规武器进口额的一半,这其中光是正在两伊战争期间的伊朗和伊拉克两国,就进口了270多亿美元的大型常规武器,占第三世界进口总额的25%。
这些国家自然是极好的军火需求市场,但却不是李韦德的目标。因为像这些热点地区,由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原因,其军火提供者都是各个国家,交易对象都是国家对国家的交易,基本上私人军火商存在的空间很小,而且私人贩卖军火到这些国家不但比较困难,而且交易后所引起的麻烦也很大,所以李韦德不会去选择它们。
如果撇开具体的国家不谈,先选择大概的地区,那肯定是中东和非洲。但这次的军火生意是从东德进货的,从东德到非洲路途太遥远,从成本上说绝对不划算,而且以李韦德现在是要快速的资本原始积累讲究时效,所以只能选择中东地区。正在进行的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以色列和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冲突等等状况,无不持续的掀起中东地区抢购军火的热潮。根据媒体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80到1986年,中东地区大型常规武器进口额约占第三世界进口总额的45%。
中东地区既然是必选的目标地区,但伊朗、伊拉克、阿富汗这正在战争中的三个国家又不适合的话,剩下的李韦德当然会选择两个地方:黎以冲突的热点地区黎巴嫩南部、巴以冲突的热点地区约旦河西岸。
选择好军火销售市场,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军火经济安全有效的运送到目的地,这个问题可把李韦德伤透了脑筋。
全途走海运吧,由于德国南部没有出海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