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受阻受挫(第1页)

埃里希-昂纳克1912年8月25日生于萨尔河畔诺因基尔辛,1929年加入德国**。1971年5月3日当选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第一书记,在该党第9次(1976)、第10次(1981)连选连任中央总书记。1976年10月起经苏联方面审核,同时兼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1981年连任。而在今年一月上旬刚刚举行的,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第 11次代表大会上,埃里希-昂纳克再次连任两个职位。

李韦德看着手中杂志上,对埃里希-昂纳克专访文章前的简介。对于这个人,李韦德以前其实是听说过的,因为西方媒体对其也有多次报道,毕竟是东德这样的“前线地带”,关注自然很多,西方媒体还特别对有关他的爱好方面进行了讽刺。

埃里希-昂纳克狂热地喜爱在东欧集团内部很普遍的“国家狩猎”,有个人爱好的成分,但同时也因为这是权力者地位的象征。昂纳克很喜欢要求媒体参加,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果敢的猎人,被打死的猎物所围绕着被人拍照。常常是上百只死兔子流着鲜血倒在地上,昂纳克站在中间。

西方媒体认为,这种对“所有生灵的射击”是昂纳克出身的合理结果,这恰恰是“典型的小无产者”的表现。当他爬到上层后,他干什么呢?他去打猎!埃里希•昂纳克作为一个人最终消失在官僚的面目之后,曾经的理想也被权力仪式所取代。

从酒馆老头那,李韦德还听说,东德大多数民众在私下都认为,达到顶峰的埃里希•昂纳克是个无能的社会主义管理者,有时很专横,通常很迟钝,还是一个糟糕的演讲者——他萨尔区萨克森人的口音经常遭到政敌的嘲笑。

其实还在昂纳克刚刚执掌大权的时候,他就由于在公共场合的露面时表现出来的拙笨的举止、适得其反的装腔作势、沙哑的嗓音和不到家的幽默成为众人眼**产党官僚的化身,一个爬到高位的党魁,毫无主见、不太容易相处,是标准的平庸之辈。他本人几乎不具备自我表现的能力,面无表情,语不惊人,似乎是个很快就会被人所遗忘的人。

对于酒馆老头所说的这些,李韦德相信他并没有撒谎,但是仅仅从外表看待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小看埃里希-昂纳克这样的人更是十分危险的。

在李韦德看来,昂纳克实际上绝不像外表表现出来的那么可笑,他统治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已经达15年之久,在这个国家深深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他用铁腕手段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