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二叔(第1页)

想想也是,与其妄加猜测崔刺史用意,不如坦然受之,左右也是身无长物之人,输也输得起。况且还有二叔相助,还怕到时没有办法不成?

崔向一笑说道:“二叔见解非凡,果然一语中的,既然如此,不如宽心住下,以不变应万变。”

崔越见崔向想通,一脸轻松,心中暗暗吃惊。

崔越膝下无子,有一妻一妾,现在年近四旬,心中已经绝了生子之念,虽说妻子再三相劝再纳一妾,以便为崔家传后,他心中却是明白,只怕是今生无子,再多纳妾也是无用,索性也就不再去想。

本来崔芦还在之时,他就和崔卓商量,将崔向过继给他。后来崔芦病死,崔卓也没有再添子嗣,过继崔向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他不提,崔卓更是不会主动将唯一的儿子奉送。

兄弟二人共此一子,虽然恨其愚笨,但在崔越看来,人笨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够传承崔家香火就行,所以他并不如崔卓一样对崔向痛心疾首,恨不得为崔向换一颗七窍玲珑心,让他智慧大开,学业突飞猛进,从而一举成名。崔越只有一个简单而朴实的想法,他和崔卓兄弟二人好好守着崔向,将他养得又白又胖,身体壮壮,到时为他娶两个娘子,让他下些力气,为崔家多生十几个子孙后代出来,就算胜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至于读书作官,在崔越看来,就和他这辈子想要生出孩子一样,没戏。

崔越善交际,为人洒脱,所以朋友众多。正好有一远方友人与崔刺史交好,又和州学学正刘世轩多有诗作唱和。远方友人因事路经袁州,与崔刺史会面,席间有刘学正作陪,说话间正好提及州学缺一名教书先生,友人就推举崔越。

崔刺史与崔越本来就一直有书信来往,今日一听友人也推荐了他,顿时大感兴趣,连道有趣。刘学正见状岂有不允之理,既卖友人面子,又对刺史示好,一举两得。

崔越应约前来,在州学讲解四书五经。因为性格原因,崔越讲课幽默风趣,与动辄七老八十的老先生相比,他还算年轻有为,再加上他风度翩翩,既不迂腐又不刻板,深受学子们喜爱,风评上佳,也让原本只是随口一说试上一试的崔刺史对崔越的观感大为改观,由原先的淡淡之交变为私交。

崔越此次推举崔卓前来袁州,一来也是为了让兄长有个更好的前途,毕竟他才不过四十余岁,仕途之路并未断绝,就算再进京赶考也年龄不算太大。大唐仕途晋身一般分两种,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难考,尽管每年都要开考,只是录取人数极少,少则三十,多则五十,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