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祁州进药(第1页)

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位于保定南面,距保定不到二百华里,是我国著名的药都之一,素有“药都”、“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历史上与河南禹州(今禹县)并称为“南禹州、北祁州”两大药市。“药不进祁州无药味”,可见人们对祁州药市的评价之高。

祁州药市的兴盛,起源于药王庙,药王庙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迄今为止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庙中祭祀的药王为邳彤,邳彤是汉光武帝刘秀属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被封为灵寿侯,曾做过曲阳太守。邳彤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他还酷爱医学,在民间倡导和扶植医药行业,为当时的黎民百姓采药、种药、制药、行医等付出了不少心血,颇受百姓的称赞和爱戴。邳彤死后,葬在祁州南关门外。祁州药市真正发展成规模,是在明清年间,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依照宋代临安(今淅江杭州)的药王庙,以坯彤墓为中心,扩建药王庙。直至明清年间,祁州药市逐渐兴盛,成为闻名世界的中药材集散地,至清乾隆年间已成为全国药材集散的总枢纽。清道光年间药商开始形成帮派,庙会期间各地药商云集,整个祁州镇,药气熏天、人流熙攘,热闹非凡。各路客商每天交流药材的数量多达数千万斤,成交额达白银数万两,成为四面八方中药材交流的中心。

赵玉林等来到祁州镇,祁州镇果然是药材铺林立、客流熙攘。陈掌柜先找了一家客栈把车马等安顿下来,让余四留下来看管,然后领着其他人开始徜徉在热闹的药材市场之中。一路之上陈掌柜间或跟熟悉的药材商们打着招呼,一面向赵玉林等介绍着祁州药材市场的历史:“……咱们今天来的这时候,还不是祁州最热闹的时候,最热闹的时候当属庙会的正期。这庙会有‘春五秋七’之说,就是春庙五个月,秋庙七个月,经年不断。春庙的正期是四月二十八,传说这天是药王邳彤的生日,所以这天是春庙最盛的一天。冬庙正期是十月十五,相传这天是药王的祭日,其盛况与春庙正期一样热闹。庙会正期这天,要举行参拜礼仪,有演戏、抬大供、献鼎、树伞、塑金身、挂匾、献袍等等多种形式。礼仪则分三拜九叩和四叩礼等数种,此外还要供上面食、三牲祭品,表演丰富多彩的游艺节目……”

赵玉林饶有兴趣地听着陈掌柜的讲解,可是傅嫣红和翠儿却对此不感兴趣,她俩东张西望处处都感到很新鲜。他们一行走到一家写着“朱记”药材铺的跟前,陈掌柜停住了脚步。

“嗳——哟!这不是陈掌柜的吗?欢迎!欢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