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昔只兀惕部可汗阿拉坦乌拉面色涨红,嘴唇发青。“咣当”一脚把帐子中的黄铜火盆踢翻。
    在他面前的是几个人。不,确切地说是“人棍”,是苏合侦骑上午从房山救回来的。一如李雪鳞所料,这些人在雪中过得一晚,绝大多数都冻得梆梆硬,少数侥幸有气的手脚已经发黑坏死,一搬动就掉了下来。
    残忍不可怕,可怕的是既残忍又聪明,还特别冷静的人。苏合人纵然残暴,但这么恶毒的事他们连想都没想过。“人棍”的凄惨样子成了这些侦骑一辈子的噩梦。
    辽东晃豁坛部可汗额尔德木图冷眼看着阿拉坦乌拉对手下将军发作。这两位苏合军最高统帅仅仅勉强维持着面和心不和。额尔德木图自己也说不清夏国和阿拉坦乌拉,他厌恶哪个更多些。在他当可汗的这些年和燕山部没少打仗。阿拉坦乌拉是个直线型思维的人——燕山贫瘠,辽东丰茂,昔只兀惕部自然要到辽河边放牧。晃豁坛部?我管你死活。
    要不是西征中的也速该大汗派来使者,只怕苏合留守东方的这两部会斗个两败俱伤。
    使者只是提了一个建议——南方的夏帝国兵力空虚,财政拮据。苏合人为什么不去攻打敌人而非要流自己的血?
    阿拉坦乌拉的直线型思维这时候也显示出了长处。他主动和额尔德木图修好,约定共同进军。事成之后,所得土地、钱财、女子两部四六分成。
    额尔德木图尽管看这个莽夫极不顺眼,但面对可观的利益,加之大汗也派了使者,顺水推舟就答应了。他明白,南方庞大的帝国尽管虚弱,但仍不是辽东一部的力量所能撼动。他对阿拉坦乌拉提出的条件几乎全盘接受,只有一个要求——联军的所有计划必须他同意才有效。
    阿拉坦乌拉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对于这个长年对手的能耐没人比他更清楚。燕山部和辽东部大小战事不下一百,没一次能占得了便宜。比起虚名草原民族更看重实利。既然额尔德木图愿意能者多劳,自己乐得清闲。把兵给他,等着分享战果,多好的买卖。阿拉坦乌拉如果放到李雪鳞的时代会是个不错的风投家。
    但阿拉坦乌拉愤怒的并不是人棍所受折辱,而是这些人都是他燕山的同族。当甩手掌柜不意味着能容忍自己的手下被人欺侮。虽然“欺侮”这个词用在身为侵略军的苏合人身上有些奇怪。
    阿拉坦乌拉向手下将军单方面倾泻怒火的时候,额尔德木图假装没听到那些指桑骂槐的粗口,和颜悦色地向人棍们询问了房山遭遇战的经过。他原本以为这些幸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