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官场(第1页)

这几年老天似乎乱了性子,刚度过一个苦寒的冬天,紧接着是一个炙热的盛夏。中京洛阳原本也算得上是个山清水秀的去处,在这仲夏时节也成了火炉。小户人家泥墙茅棚,屋内像蒸笼。大户人家厅堂虽然宽敞通透,却挡不住屋外灌进来的热风,像是个烘箱。

“啊!热!真热!”李毅烦躁地扇了几下,把折扇一合,扔到地上。

“去!备车,我到中书省去一趟!”他抖着衣领,命令下人道。

这种热法之前从未有过。他是晋王世子,从小眼界就高,心境自然也大,琐碎的小事从不放心上。心静自然凉,这句话一点都不错。

可今年夏天由不得他心不静。晋王那封震惊朝野的折子对别人来说无非多了个茶余饭后的谈资,最多是出点血,准备打点那个新晋的伯爵。可对于李毅来说,简直像在这大白天见了鬼。原以为借着老天爷之手收拾掉的对头,不但没死,还活得格外滋润。

连战连捷?斩首数万?阻敌不敢南下?有时候回想起来,李毅忍不住想给自己一个巴掌,看能不能从这么离奇的梦里醒来,回到没有李雪鳞的现实中。

可惜不管过了多少日子,这个事实变得越来越清晰坚实。最近就连中京城里都有开书场的在讲那《黑麒麟破虏传》。官府三令五申的结果,只是让他们把故事的朝代和人名改了,反倒引得民众们一片白眼。

“朝廷忒也小气。人家李将军深陷敌后,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战功,怎么就不能说了?朝廷去年征发大军,号称四十万。结果呢?被苏合人一仗打掉一大半,缩在燕州城里只知道伸手要粮。要不是李将军一个冬天的苦战,现在哪轮得到他们反攻辽州。”

怨气的背后,有对于冬天夏军大败的指责,但更多的是对市易税的不满。自从这个拍脑袋的点子被推行全国,大商号囤积货物,将税款打入成本,引得物价直线上升。而小商贩往往一天里被两三次重复征税,断了活路。加之官府强迫性地以粮食冲抵,各地粮价更是一路飙升,每石米的价格从去年秋天五百文的高价上继续狂涨至一千两百个铜钱,中京的穷苦人家一个月的收入只能买一斗米。

物价飞涨还引起了更严重的后果。这个年代人们对于经济规律还没什么概念,李毅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因商品短缺而造成的通货膨胀会使得一向坚挺的银价也开始下滑。金银的兑换率从1:7跌至1:10,和铜钱的行情则从长期稳定的一两银兑1000文贬值到一两四钱才能兑一贯。跌跌不休的银价动摇了很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