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暗流(第1页)

“文华兄,‘山洪’可作何解?”

“山洪?”董逸文搁下笔,想了想,“用以喻人倒是极少有,若是指某事,大抵形容其蓄势已久。不发则已,一发,雷霆浩荡,奔流席卷而不可挡。但山洪肆虐之下玉石俱焚,似非褒词。”

“哦……”

“世子何有此问?”

“无事,心血来潮而已。”李毅不再搭理董仆射家的公子,拿起一份山东道来的折子,扫了两眼,鄙夷地扔到一边。

“又是告急文书?”

“这些地方大员,无能便无能了,非要推说贼匪势大,连败官军。倒显得他们守土有功。嘿,这次山东道司政使情急之下口不择言,居然将盗匪横行说成商税之祸!一些乡间刁民犯上作乱,与商税何干!”

董逸文再次搁下笔,迟疑道:“山东道司政使王大人素有能吏之称,政绩卓著,也颇自爱。他既上书列举商税之弊,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或者贼匪迟迟难以剿灭真与此有关。”

李毅微哂道:“自有了商税,国库充盈,文华兄也不是不知道。盗匪终究是盗匪,哪有剿不灭的道理,无非是州县官员各人自扫门前雪,没有尽心去剿罢了。王博当了这许多年司政使,真是越当越糊涂!改日我禀明圣上,拟个诏申斥他一下,看山东道还太不太平。”

从晋王的余荫完美过渡到小皇帝的无条件信任,李毅索求的权柄越来越大,举手投足间也多了些颐指气使,说话更是带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味道。

官场里并非没有人想过要压一压李毅的气焰。事实上,年轻人初掌大权,这位晋王世子得罪的人、留下的把柄数都数不过来。但搬倒他就等于和晋王府作对,众人自问还没有取而代之的本事。而李毅自己没有意识到,他的年龄也挡下了不少麻烦事。那些五十多岁的老头除非赌那几近于零的可能性,下决心将他下狱问斩。否则二十年后,现在朝野中的大员就算活着也都躺床上只有出气没入气,而李毅正当壮年。自己能舍得一身剐,但想到家族可能面临的报复,足以让几乎所有人打消不切实际的念头。

几个原因凑一起,便有了李毅这个年轻、位低、权重的官场怪胎。

身子骨刚有了些好转,便被拉来帮手的董逸文看着志得意满的李毅,眉头不知不觉间皱了起来,心中突地一颤。

“山洪欲来啊。”他心里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山洪’,嘿,好大的口气!”李毅一回王府便将自己锁在书房里,再一次翻看那封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