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从张家口到辽州(第1页)

连同凑数的尸体,最后被穿到木杆上的苏合士兵有一千六百多人。那些大张着嘴,里面伸出挂着血肉的木桩的祭品,自张家口笔直往北,延伸了足有十二公里。正像李雪鳞对张松说的,这是最好的界碑。此后数年间,这座向来不太平的关城却成了边境上最清闲的要塞。别说苏合人的残党,就连土匪马贼,一看到这幅如地狱绘卷的景象也会打消犯事的念头。

张松在最后一根木桩钉完后,拉着三师再回到穿刺之路的北面起点。让所有士兵一边欣赏他们自己的杰作,一边堂堂正正地高举军旗,在马上保持着整齐的队形通过张家口关楼。来到中原王朝的地界。

“大敌当前,这朝廷里居然还不太平!”张松听齐楚简单介绍了这几个月来朝中某些势力的拍脑袋做法,又好气又好笑,“这不是犯傻嘛!没兵,说话有屁用!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这可是军长说的。那之后呢?你们就这么窝着,也没去把领头闹事的给砍了?”

齐楚一摊手:“皇帝家的事,咱们少管,至少现在还轮不到我们说话。再说了,就因为大敌当前,晋王不敢把朝廷也搅乱了。你以为这事那么容易解决?要真彻查,除了那个坐在龙椅上的,其他人至少有一半得掉脑袋。可要是一下子少了那么多高官,地方上不乱才有鬼了。”

“没少这些草包,不照样乱了!”张松也听齐楚提起过大夏现在流民武装几乎到了每个山头一杆旗的地步,官兵的精锐都在北方战线,一些州县在屡战屡败后,居然已经有了小规模的割据势力存在。

中原王朝几乎没有完全因为外敌的军事侵略而灭亡的经历。总是先从内部被蛀空了,然后轻轻一指就轰然倒地。张松不像李雪鳞那么了解历史,但他知道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当老百姓普遍吃不饱时,皇帝就得换人做了。

齐楚当然也明白这个颠扑不破的社会规律,但以他的立场却不能说得太明。而且当身边还有大夏军官陪同时,更是要提醒一下张松。这些在草原上跟着李雪鳞征战的将领们无法无天惯了,除了军长和几个上级军官,他们做什么、说什么都不受约束。更何况有些肆无忌惮的观点正是来自被部下敬若神明的中将军长。

“大夏乱了是他们的事,轮不到咱们操心。张师长,这次我们只是借道,能少管的就少管,能少说的也少说。别人的地头,还是小心为上。”

“这是自然。”

说话间,张松已作为排头第一人,最先来到了张家口的关楼面前。

城头上,插着守城夏军的方旌,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