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去三千里,李雪鳞“阿嚏”一声,抹了抹鼻子。
能这么惦记我的,大概是那个朝鲁可汗吧。改天带弟兄们去向他当面问个好。
面对眼前宏美秀丽的景色,带着血腥气的念头也被粉饰得文绉绉了。准将旅长把几个月没换,酸臭酸臭的衣服铠甲浸在水中动手洗刷。
艰苦跋涉后,骑兵旅四千多人来到了一处浩渺如海的湖水边。从侦骑勘查后得出的规模来看,李雪鳞判断他们已经来到了兴凯湖南岸。
东北的天,晴朗的日子总是万里无云,看得你的心也跟着宽广了起来。久违的景色啊!从连续作战中缓过气的李雪鳞再次想起了在哈尔滨渡过的大学时光。兴凯湖的大名早就仰慕已久,四年里一直因为考试未能成行,谁曾想居然会以这种方式,带着这么些人,来到这个没有一点污染的东北第一大湖。
李雪鳞有些明白了,为什么苏合人管大湖叫“海子”。若不是隐约看得到两岸,就这湛蓝无边,波浪抚岸的一片水,谁分得清是海是湖。脚下这方圆三十里,有山、有林、有草原,美景如画,蓝绿相宜,实在是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下了三个团轮流休整的命令,如逢大赦的骑兵们欢呼一声,冲到岸边,噌噌几下扒掉衣服,跳到湖里做那浪里白条。
农历四月的天气,在这儿还是寒风未退。有道是“下雪不冷化雪冷”,小风嗖嗖一吹,能让人掉一地鸡皮疙瘩。但骑兵们不在乎。一天至少三顿肉食,高强度作战和训练,加上准将旅长不知哪根筋搭错,带头做起、强行推广的天天冷水浴运动,把这些几个月前还孱弱细瘦的农夫和奴隶锻打得像粗壮的黑瞎子。手臂大腿上肌肉高高隆起,六块腹肌棱角分明,连脖子后都鼓出一个硬实的小山包。早春的兴凯湖水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拂面清风,小菜一碟。
辽州刺史胡芝杭被几个胡闹的营长硬架着剥个精光,“噗嗵”扔进水里。只听得一声惨叫,这个读书人像被踢了一脚,白花花的身子洒着水珠冲上岸,哆嗦着穿衣服。越急越乱,不小心踩了裤管,又跌倒在地,穿着袍衫就骨碌碌滚进了湖里,引得那些个兵哈哈大笑。
李雪鳞等他再次爬上,笑着扔来一套骑兵旅制式的夹克和马裤。胡芝杭一直不愿穿军装,觉得有辱斯文,对李雪鳞逼着他和士兵一起训练也极其不满。难得机会上门,旅长心情又极好,忍不住小小捉弄他一下。
一个月的相处,胡芝杭总算搞明白一件事——他被稀里糊涂拉上了贼船。眼前这伙人,已经不是一句“胆大妄为”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