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新政(二)(第1页)

天兴六年的正月里,一万黑衣铁骑浩浩荡荡地在辽州到京城的官道上跑了个来回。

“嘿嘿,这自家的地头就是舒服。上次入关时费了老半天口舌,这回直接就能过了。王爷,我们再加把劲,司令官在辽州等着呢。”

李衍没有和其他官员一样坐在车里,而是要了匹军马和冷钢并肩前行。听得这话只能苦笑一下。雄伟的山海关就在眼前,墙头上插的也是大夏的旗号。但在关楼顶上飘扬的却是赤龙凌空和麒麟逐日。

大夏官军因为李雪鳞而产生了旗帜鲜明的两派。以刘云峰为首的主张强硬对待,不能让渤海国侵吞天下的野心得逞。而胡四海和左克平等人则认为大家都是一脉相承的血族,李雪鳞至少能扫荡外敌,也没有对大夏构成实质性的伤害。是当下最不可或缺的人物。顺理成章地,倒李派因为很贴李毅的心而被调回京畿周围防守,边关重地反而是挺李派居多。要不然上次冷钢也没那么容易就能说通山海关守将,南下接应李雪鳞。

李衍当然知道山海关的守将是谁。他临走时安排了喜欢左右逢源的左克平坐镇在此。这位独臂将军向来不轻易得罪任何一方,想来会对李雪鳞表面上恭敬,同时又对朝廷尽忠。没想到在局势逼迫之下反而被对方轻易就占了个便宜。

“冷将军,你上次见左将军时他可还好?”

“左将军?哦,气色不错,那时受的重伤也差不多恢复了。我们司令官也常称赞在喜峰、古北两口死战不退的贵军将领,还在回程时由我陪着去看望了左将军,当场就给了个少将军衔和一个师的番号。”冷钢摇着脑袋,一脸艳羡,“少将!一个师!我们这边凭战功晋升的可有多难!但人家手下那么多兵,不这么做也说不过去。”

“少将……”李衍抬头望望关楼上李雪鳞的旗帜,“渤海王为何不在燕州?冷将军所说的‘政府工作会议’应当已散了吧?”

“燕州是名义上的首府,但我们现阶段的战略重心还是在辽州。司令官对于接下来的战局做了规划,认为有必要将辽州到海参崴这一片土地建成可以同时支持两个方向大规模战争的大后方。这就需要至少上百万人口的大移民和十年时间来建设。司令官正在操作这个计划。”

李衍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移民百万?这笔钱从何处来。朝廷也曾想屯边,无奈耗费巨大而作罢。渤海王总不见得只用两年时间就从草原聚拢起几十上百万两的现银。冷将军,你也是知兵的。自辽州北去一马平川,易攻难守。若是平地筑城,十年功夫难有起色。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