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燕州地界的最初三四百里,因为沿途有些保护粮道的驻军,晋王和李雪鳞等人走在官道上一路上倒也太平。
这一大群人可以细分成三队。一是李雪鳞和他的护卫骑兵。王九郎擅自前来时和李雪鳞的亲卫队长打了声招呼,立刻多出几十人。一百八十名黑气骑兵行走在黄土路上能挤得密密匝匝,倒也颇有气势。
另一队是吐谷浑的使团,有一百五十余人。仆固德润虽然贵为王子,但吐谷浑尚武,王家也不例外。因此真正用来照顾起居的也就两个亲随,其余按照他的话来说,都是些“跟着来见见世面”的。不过王九郎曾在无人处告诉李雪鳞,这一百五十人可以随意差遣,领头的是个上尉。
看得出来那些回鹘人是绷紧了神经才不至于看到传说中的上将司令官就做出敬礼的动作。仆固德润不说破,李雪鳞也乐得藏一支暗兵,只是这样一来欠吐谷浑的人情债又得加上一笔了。
还有一队是晋王的排场。他一个军政一把抓的摄政王,出门在外总少不了那么些打点生活的、举牌子抬东西的、知会各地官府的,还有没事也喜欢往前凑的幕僚。光这些人就有百余。至于护卫,人数倒是真不少,足有七百。但是除了一百骑兵其余都是步卒。晋王爱兵,李雪鳞有意拖点时间,同时也不想为难这些穷苦人家的子弟,一路都以散步的速度走着。这浩浩荡荡千余人不紧不慢地在官道上行进,看起来真称得上威武。凭声势就能吓退一些自以为有几千乃至几万乌合之众就可以打劫肥羊的小土匪。
十月初六晚上,一行人到了定州。当地刺史带着府衙中的官员自打过午就守在城外候着。当然,仅仅口头上说欢迎是不够的。没有点实际行动,怎么能显得诚心?于是就有了让李雪鳞感慨万分的景象——
冰天雪地,收完麦子的旱地里凭空出现了两座木屋。用作屋顶的松枝还连着针叶,很新鲜。木屋显然是刚盖好没多久。作为外墙的那些合抱粗枝都留着树皮和小枝桠,颇有天然的野趣。看得出设计这两间临时房的人挺有些品味。
仅仅如此倒也罢了。这个时代木材不算值钱。两间屋子完成历史使命后无论是留着也好,烧炭也好,李雪鳞都觉得于情于理说得过去。
如果木屋没有披满了绫罗的话。
说实话,这个点子确实不错。披上了绫罗的两间木屋,天然中有了灿烂飘逸,被雪地一衬竟有些像神仙居了。设计者确实很有想法。
李雪鳞知道古代布帛也相当于硬通货。而且因为人工价值高,考虑到实际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