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最新情报,请签收。”
国防军一师代师长钱雄少将接过游骑兵递来的几块羊皮卷,只匆匆一瞥,立刻从会议桌边站了起来。
“抄送其他师以上军官了吗?”
“情报正在传递中。您所在的东科尔沁前线指挥部*离得最近,最先拿到。”
“辽阳据点呢?”
“那儿的指挥官已经做出了反应,并且提交了报告。对,就在附件里。”
钱雄在游骑兵的收据上签了名,回到会议桌旁。简陋的牛皮帐篷用木桩加固以抵挡风雪。内壁上虽然缝了毛皮,但为了防止火灾,帐篷内没有生火。被召集来的一师高级军官们个个穿着厚实的军大衣,开了快有一个小时的会才觉得稍微暖和了些。自原来的师长李铁胆被调到大本营去担任副军长以来,长达六百公里的正面防线就由他说了算。但相对的,从科尔沁到海参崴,从辽阳到这个指挥部,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得靠不满编的这一万五千人驻防。其中还有一个旅不能调动,随时要准备入关接应上将司令官一行。
帐篷的一面墙上贴着各种工作流程表,另一面墙上挂着从燕州到海参崴,以这个时代的标准而言称得上大比例的军用地图。地图上红黑两色错综复杂,但表示国防军的黑色正围绕着这个东科尔沁基地逐渐集结,而红色的敌军自西南两面不断补充,看起来掌握着主动权。
钱雄走到地图前,从一旁的箱子里翻出一张较为简陋的挂在下面。那是从燕州到山东半岛南端的州县和地形图。山川走向粗糙得很,但已经是依靠张松和齐楚送来的情报绘制出的最精确的版本了。
他在挑选绘图笔时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从高丽进口的朱砂笔,从山东半岛西北端开始画了条红线。红线在燕州以南分成了两股,一股变成个小圆圈,意味着有部分敌人按兵不动。另一股径直越过了山海关,已经到了驻守有一个旅的辽阳据点近旁。
高级军官们从加挂地图开始就在交换眼色。等钱雄转过神来,一位参谋轻蔑地笑道:“夏军终于向我们动手了。我还以为最先来打招呼的会是苏合人。”
“不。来的是些比正规军更麻烦的家伙。”钱雄敲敲那根新鲜得像是在滴血的红线,“匪军、流民、强盗、乞丐……随便你们怎么叫,但有一点不用怀疑。他们会像蝗虫一样把所到之处吃得鸡犬不留。而且他们的目的非常明显。我怀疑有人在指使。”
“他们是些步卒吧,这些家伙疯了!竟然没有后勤保障也敢徒步在雪地里行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