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未婚妻?背景?
******
门当户对,这个观念无论古今都有其广阔的生存土壤。有人将其奉为至理名言、金科玉律而顶礼膜拜,而另外有些人则将其视为糟粕,对其进行百般咒骂、口诛笔伐。
估且不论这其中孰是孰非,当然辩论双方为了证明各自所坚守的阵营及理念正确,可以举出百千个例子,我相信这些例子的真实性,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就同意其中某个论点。
这么说可能会造成别人的误解,认为我有混淆视听之嫌,怀疑我脑子不好使的可能也有。当然我不介意。
在很多人看来,对于开头的观点,只有两种结果,要么你就赞成,要么你就反对,很多人也会这样问我:你的意见呢?是认为门当户对正确或是门当户对错误?这种质问可以理直气壮,就如同当初许多科学家质问爱因斯坦究竟赞成光是粒还是波一样。
我认为门当户对不对,当然也不完全错。爱因斯坦对别人所问的回答也是如此:为什么一定要是粒或是一定是波呢?为什么不是既是粒又是波呢?这世界喜欢矛盾。
无可否认,相同的生活、教育、时代背景、伦理、道德等因素,会使人们在相处时、或是看待同一问题时更容易彼此理解,或者说更容易彼此接受,至少不排斥。而过大的差异会让人无论是感观认识还是生活习性都有太多的不同,而这不同就会造成许多不确定的隐患,因此被误解的大有人在,而误解或彼此的不信任如得不到及时和正当的排解纠正就会造成冲突甚至敌对。
而以上这些就是冲突的根源所在,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姻缘,大抵如此。
一个回民穆斯林嫁给一个吃猪肉的汉人会因民族特性的差异造成诸多生活上的不便,当然这不是不可克服的,但克服不了的也不少;一个高级知识份子和一个文盲结合,或是身份高贵的公主下嫁平民小伙,主题是浪漫,但结局并非都是完满。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一点,门当户对是依人而异,与时俱进的。依据不同的人要讲不同的门当户对,墨守陈规一成不变多半会适得其反,下场凄惨。而抛开具体的人去讨论这个命题同样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结果。
同坚持门当户对这个观点的人坚持,同不在乎这个观点的人可以放弃坚持。当然即使同一个人,因生活背景或是社会地位的变更,其所坚持论点前后也可能会有改变。
所以,这是一个相当复杂难解的命题,如果不豁达或是淡然一些很可能造成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