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面圣
这是我第三次进长安,只是这一次的紧张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走在繁华的皇城,其壮丽庞大的建筑群首先从视觉上就给了我无与伦比的震撼,这也难怪,唐都长安,是在隋都大兴城的基础上,经扩建、修缮而形成的。城廓呈长方形,东西较长,约九千七百米;南北较短,约八千六百米。周长近三十七公里,面积达八十四平方公里,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帝王都城。长安城的街道坊巷可谓匠心独运,它那整齐划一的结构,使整个皇城看起来显得落落大方,秩序井然,显露出一派大国风范。
长安城有十三座城门,其中东西南三面各有三门,北墙则开四门。阴历闰年有十三个月,故十三座城门象征着一年有闰;北端乃宫城所在,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处所,将这多出来的一个“闰”门放在北墙,象征着皇家“闰气”。
据后世专家说,长安宫殿布局是效仿自然,同时也是中国风水理念的强力体现。可惜我对这些不甚了解。只感觉到大气,威严。
走过不知多少道门,多少条街道,十分路痴的我只感觉如过了一个世纪一样漫长,而越往里走,气势威严越浓,看到越来越森严的防卫,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就这样被带到了一处大的建筑之前,领我前来的小公公让我在此稍候,他回去复旨。我这才抽空看了看眼前的建筑,真只能用巍峨来形容,这可能是木质建筑所能达到的极限了,我心里想,让人一见到就感觉自身如入江河的一片小树叶,渺小。这可能也是这建筑想极力烘托出的意境吧,从内心的潜意识上讲(可能圣上也不会承认,这都让我想到了,难不行我有心里专家的潜质)。
没空想这些,面圣带来的心里压力不是一丁点,一想到就要亲见这千古一帝,心里的激动夹杂着“娶郡主”带来的恐惧,还有等待时所特有的焦急,一时内心七上八下,不知如何形容。
好在过了不多久,先前的公公让我随他进去。
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我在恭敬行礼之时还不忘记用眼角余光描了一眼前面那人,没有我想象中的高大威猛,虽说长相还可以,但比我心里早就勾画出的圣上形像差了何止千万,如果不考虑他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帝王所特有的威严气度,在别处相见,我多半会将他看能是邻家长辈。
不过话又说回来,谁说千古一帝就一定要威猛,如果从这个层面看那草莽之辈岂非更适合做帝王?显见以貌取人真是害死人。
不过怎么看前面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