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造肥皂的想法,自来这大唐之后,不是一天两天了,之所以现在才动手,主要是前面事情太忙,没有时间。这一空闲下来,感觉这事刻不容缓,用过后世沐浴露的人,对唐朝的洗浴用品之恶劣,那是謦竹难书的。
这时候的洗涤用品主要分三种,天然碱、淀粉、胰子。天然碱也叫碱土,是碱地经风化脱水后形成的白粉状的一层类似现在食盐一样的东东,扫过一层,隔几天再会长出一层,春秋干燥季节是扫碱土的好日子。碱土与植物碱灰(植物碱是含有碳酸钾的草木灰和碱性的皂角等),这是很多人家洗衣物的专用物;说到淀粉,大家都理解是什么东西,可这个时代,多数人也只为温饱,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糟蹋粮食?即使大户人家也少用,最多只是用米汤代替,而这普通人家,米汤都不可能用来洗衣,这是保命的东东;最后就是这胰子了,不是一般人家用得起的,只有大户人家才用。
就说这时代普通人家,衣服脏了之后,多半就和着水洗洗,实在难与去污也只用“清灰”洗,请留意这个“清灰”,是实实在在的烧柴之后的灰,要不就用天然碱。
你能想象自己和着草灰洗头的样子吗?洗过之后就可以用脑袋去撞墙了,比不上后世洗发水不说,差香皂也不是一两个档次,比肥皂洗衣粉也不如。用洗衣粉洗头就已经够可悲的了,现在看见不少人用植物灰,弄得我好久都没有洗头的想法,想“以头抢地尔”。这可不是开玩笑,这是真实的历史,早已有之,据《礼记•内则》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古人洗涤衣裳冠带,所用的就是含有碳酸钾的草木灰水。
无论是天然碱还是淀粉什么的,往往去污力有限,有更高档的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皂荚和胰子,皂荚是普通人家可以用得上的,但因为地域和季节的关系,并非哪里都有,再说皂荚有毒,弄不好会出人命。至于胰子,历史书上学过,也不多说,就说这唐朝,我现在用的改良版本的新“胰子”,来头可不小,那是药王孙思藐的发明,对这个东东,药王给起了个通俗的名称叫什么我忘了,妱娣给我说过两回我都记不住,不过这没有关系,因为这东东较原来的胰子要小,所以我给它取了个新名叫“小胰子”,嘿嘿。
这不怪老孙,这“小胰子”比以前贵了,当然体积就要缩水,后世商家常用这招,原来唐朝就有这么干的了。每次妱娣给我拿胰子洗浴,我都能恶恶地想到小姨子,看来我骨子里就不是好人。
“小姨子”的前身就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