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曙光(第1页)

8、曙光

白天上课一整天,晚上本来要批改作业,备课,现在晚上还要扫盲,好累。张绪贵心里虽然不大愿意,但是考虑到校长说得也没有错,只有自己最小,家庭负担轻,是最好的人选。

陈赛芝当面没有出声,次日晚上吃了晚饭,张绪贵邀请陈赛芝去各个小组统计人数,陈赛芝却翘起嘴巴对张绪贵说:“晚上本来是我们休息的,现在却要扫盲,工作繁重许多,也没有补助。”

“补助什么?”张绪贵问。

“本来这样的事情,担子重,额外的劳动,学校要多少给点钱补助的,以前冯校长在的时候,都是这样的。现在何校长,却只是叫我们做事,钱就不给。”

张绪贵开导说:“陈老师,想开点,你呢,要是累了,就随时可以休息,我呢,就一个人做着。扫盲,也就是叫他们写字咯,批改一下咯,其实也不是什么很累的事情。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挤牛奶,一挤就出来了……”

陈赛芝笑说:“就是你思想好,刚刚走进社会,也不知道社会的险恶,你看我们学校里的这些老师,表面上一团和气,其实都是各怀鬼胎的。社会上就更是钩心斗角,明争暗斗的。”

“陈老师,你别这么悲观嘛,不是有句话:好人总是比坏人多吗?”张绪贵笑说,“每人都有缺点和优点的,人都是复杂性格的组合体……”

尽管有牢骚,陈赛芝还是跟张绪贵一起执行任务。俩个人一边走,一边说。

听见张绪贵说出如此理论化的话,心里暗暗佩服,笑说:“跟你一起我总是觉得开心。”

“嗯,陈老师,我也是很开心的。”张绪贵附和。

“你刚才说人很复杂,这个我很同意,你不知道,以前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很多人缩头缩脑的,懒惰懒惰的,现在你看,田地还没有完全分好,天还没有亮就起来做事了。”

“嗯,就是了,这就说明我们现在的政策好嘛。”

“也不是完全这样的,”陈赛芝不同意,“就说现在的小队干部,原来都不怎么自私的,现在你看,分田地都是把好的留给自己,丑田就拿出来抓阄。”

说着,两人就来到第一小队,也就是第一小组。支书张有准,就是第一小组的。第一小组村子叫下溪。

开始的时候,两人逐家宣传政策,鼓动文盲参加文化习。每家都要说上十几二十分钟,陈赛芝烦了,就与张绪贵商量,两人分开,这样提高效率。

九点多钟,有的家就把关门睡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