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流水线(第1页)

唐朝初年,距晋朝还没多远,造纸术还没来得及进一步改进呢,纸张的价格和稀有程度,自然是跟晋朝时差不多。

简而言之就是,凑合够天下大部分读书人用了,但还经不起浪费。

而宁书成要生产的东西,却全都是要用大量纸张做原料的!

一根闪光雷,外面的纸筒就要用纸卷上二三十层;鞭炮虽小,但卷一个鞭炮的纸铺展开,也够写上两篇文章了,更何况一挂鞭炮少则上百个、多则几千上万?

而买烟花的达官贵人们,每次一放,至少不都得用上几挂鞭炮、几十根闪光雷、几十颗烟花弹?每天光洛阳城里,就不知多少贵人要娶妻、纳妾、过寿、出殡……算下来,洛阳城内每天燃放烟花炮仗用掉的纸,比全城读书人一个月的用量都多!

这么大的用量,成功让洛阳城的纸张价钱,出现了大幅的暴涨!

洛阳纸贵,这个两百年钱的成语,竟然再次成真!!

可作为这次造成纸价上涨的罪魁祸首,宁书成可没落到左思那样的好名声——尽管这次纸价上涨的原因中,也有很多人争相传抄他诗词的缘故。

但因为那些名妓的事,天下读书人本就对他满心嫉妒和怨气呢,如今逮到了能痛斥宁书成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

“唉!”

“看来,本少爷还得再开个造纸厂?”

宁书成不怕骂名,甚至连皇帝都不怕——之前故意写那几首诗词时,他就坐好了心理准备,一旦李渊要杀他,他就真的带着全家跑海外去!反正也不用太远,新罗、交州、琉球,哪里不能去?大不了本少爷先一统外邦,再反杀回唐朝来!

当然,能不出海更好,相比那些蛮荒化外之地,他也更乐意待在相对文明发达的大唐。

同样,能不背负浪费纸张的骂名的话,他也愿意避免。

纠结了几天后,宁书成终于下定了决心,在巩县建了一个造纸作坊。

巩县,也就是后世的巩义市,在二十世纪末之前,一直都是洛阳的下辖县。唐朝时也一样,归河南府(唐朝的河南府就是后世洛阳市)管辖,距离洛阳不远。这里自古就是洛阳的东大门、著名的虎牢关所在地、大诗人杜甫的家乡……

关于巩县的历史成就,可说的有很多。

但宁书成之所以来这里,却是为了另一个原因——这里是洛河汇入黄河的地方!

造纸,自古就是污染很严重的行业,但对水的需求量又很大。虽然唐朝时没有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