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书成接着说道:“只是刚才所有公卿将帅都没指出来,只有老大人你一下就点出这一点!”
听到这里,段侍郎已经忍不住心里发颤了,恨不得捂住宁书成的嘴让他别往下说了——傻子都听得出,宁书成这话看似是在夸他比周围所有文臣武将都厉害,却实际是故意把他架到火上烤呢!
试问,满朝文武,谁敢说自己比他们都更高明?
就连朝堂第一人的长孙无忌,都不敢这么嚣张!
而段侍郎只是个侍郎而已,被抬到这么高的位置上,心里怎能不慌?
宁书成却不给段侍郎打断的机会,一口气接着道:“这位老大人,高!你可真是高啊!我一看就知道,你一定也是对诗词之道非常精通的人,否则怎能一下就听出我诗中的破绽呢?”
“这样好了!”
宁书成猛地转过身来,冲李世民躬身施礼,朗声道:“陛下!微臣有愧,刚才的诗作的不够好,微臣请求陛下再给一次机会,我一定做出一首更好的诗来,为陛下贺今日杀敌立功的将士们,增光添彩!”
“不过光微臣一人做诗,未免单调。微臣提议,与这位老大人一起,我做一首他做一首,如果这位老大人能做十首,那我也做十首!绝对把今晚宴会烘托成名垂青史的佳话!如王右军之雅集一般!”
李世民一听,当即高兴的答应下来:“好!就依宁国公所奏!”
“皇上……”段侍郎本赖还想婉拒呢,但话才刚开口,就听李世民已经准奏了。
他还能怎么着?
难道还敢拒绝?
虽然唐朝不是辫子朝,李世民也肯定不会因为大臣拒绝做诗而把大臣怎么着,杀头更是不可能……但,段侍郎却也不敢拒绝。
无他,有脑子的大臣就都知道,李世民是很好面子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历史上留下佳话!
而宁书成刚才的话,已经把李世民的兴致都给挑起来了。尤其宁书成还用了王右军雅集的典故,这更是最对李世民胃口的事——王右军也就是王羲之,李世民对王羲之的喜爱,可是全天下都明白的。
尤其王羲之在竹林雅集上写的那篇兰亭集序,更是被李世民视若珍宝,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弄到手!
这背后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在隋唐之交的时候,那篇兰亭集序的书法,就传到了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手中。
而那个第七代孙出家当了和尚,在死的时候又把兰亭集序传给了自己的徒弟,也就是一个叫做辩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