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又一次大捷(第1页)

而且最难得的是,宁书成这首新诗的题材、意境,还几乎都跟刚才那首一样——这其实是最难的,懂行的人都明白,要两首诗类似却又不相同,绝对比写出两首完全不相干的诗更难。

这首同样是歌行体的长诗,虽然文采方面比刚才那首略逊,也没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样绝对会流传千古的名句,但这首诗比刚才那首长得多,难度也增加了不少。

尤其还要保持水准跟之前那首差不多。

其难度不言可喻!

段侍郎已经被打击得怀疑人生了,这会儿他脑子里完全一片空白,哪还能想出一句诗文来?

这场打赌,他已经是输得彻彻底底,脸面丢干净了!

但更让他想要吐血的是,宁书成竟然还没完,紧接着又做了一首:“老大人,你还没想好吗?那就多给你一点思索的时间,在下也趁这点时间再做一首,好为老大人抛砖引玉,如何?”

“这首叫做望 蓟 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好!”

李世民兴奋的再次轰然叫好,下面一群大臣,也赶快跟着称赞。

这第四首虽然没有前面两首那么的惊艳,但也无疑是一流的好诗了,而且质量跟第一首相比也差不多。

能在连续做这么多首的基础上,还保持这样高的水准,全天下绝对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

就凭这一点,就必须得有种的佩服、叫好。

而且这第四首诗的意思也很明显,不光是称赞为国杀敌的将士们,还隐含着宁书成自己想要投笔从戎的愿望!

这一点,又跟几年前宁书成那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意思相通。

在众人看来,宁书成前后两次表达这一志向,可见他是真的爱国,真的想要上阵杀敌报效国家的!

这尤其值得敬佩。

就连李世民都忍不住想,自己是不是对宁书成压制得有点很了?这样一片忠心的大臣,一直压制着,只让他负责管后勤什么的,对他的防范之心是不是有点太过头了?

……

宴会最后,见段侍郎已经彻底成了霜打的茄子,宁书成也就没再继续抄诗了。毕竟抄这东西也是很费脑子的,而且好诗也要留着,说不定后面还得用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