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粮食笼络高句丽民意的同时,宁书成可没忘了正事。
在第一天上午,他就征集了几艘高句丽战船,让陈政带领龙骧卫外加三个新编营的兵士回漳州去——从宁书成应征离开漳州算起来,已经将近一年了。祖父和几位妻子肯定已经牵挂不已,必须赶快给他们汇报消息让他们安下心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得尽快从漳州调一批铠甲、火铳、火药、子弹、炮弹等等过来!
尽管宁书成有把握光靠政治手段就讲高句丽控制住,但若有充足的兵力做后盾,自然是更好不过。
新编营的兵士大多都是高句丽人,就是之前宁书成攻破那几个城寨时候收复的。
之所以让陈政带三个新编营的兵士回漳州,除了是让他们来回押船外,宁书成的另一个打算就是让他们见识下漳州的强大和富庶。然后等他们回来后,口耳相传给剩余那些高句丽新兵们。
这样一来,新兵对宁书成的归属感肯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而真正的原因是,宁书成之前给这些新兵画的大饼太离谱了,说要带领他们推翻高句丽国王、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没有阶级的新社会……
计划跟不上变化,当时宁书成就是胡乱描述一个前景,好激发出这些新兵们的斗志来,让他们跟着自己搞事……可现在宁书成为了控制住高句丽的局面,却又必须留下高建武的性命,甚至暂时还要继续让他担任国王。
这样的做法肯定会让那些新兵认为宁书成食言,进而可能会改变对宁书成的忠诚。
这还得了?
所以,宁书成就必须改变计划。而让新兵们去参观漳州,某种程度就能让他们重拾信心,确信宁书成不是欺骗他们——在宁书成的规划下,漳州虽然有统治者、官员和民众的区别,但却真的没有贵族和寒门的阶层划分。
在漳州,只要你有能力、肯学习、肯努力,那么不管出身多么贫寒,也不管你是汉人还是当地土人,就都能得到重用。
在这时代的人眼中,这样的社会绝对可以说的上是人人平等了。
宁书成已经对那些高句丽新兵们许诺,只要给他一些时间,将来一定会将高句丽建设成那样富庶、平等的地方。但光用嘴描述肯定没多少说服力,所以,宁书成才会派那么多新兵亲自前往漳州,用他们的实际经历来证实自己绝不是吹牛……
尽管前往漳州的船队还要至少一个多月才能返回,但经过宁书成的努力,总算先将那些新兵给稳定了下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