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组织救人(第1页)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大水都过去这么多天了,高建武竟然只顾着跟渊盖苏文搞政斗了,压根就没组织救人!

所以,宁书成想出这个修整河堤的主意来,主要也是想要以工代振救济那些灾后的幸存者。

却没想到高句丽人实在太穷了,光是平壤的穷苦百姓就把第一批雇工名额给占满了……但宁书成也不嫌人多,紧接着就又将雇工数量增加到了十万,并优先从灾区雇佣。

反正雇工所用的钱又不用宁书成自己出——跟粮食一样,直接从高句丽国库搬出来的。

人多了之后,宁书成干脆又规划了几块地方,让灾民们自己建设自己将来的新居。然后宁书成还征集了很多木匠,打造了几十万个棺材,用来收殓那些被淹死的唐军、以及被淹死的高句丽百姓。

那些被收殓起来的唐军,暂时先集中存放在一个地方,将来宁书成是要带这些英雄们归葬家乡的。

而对于那些被淹死的高句丽百姓,宁书成则选了平壤附近一座山丘当做墓地,将他们集中安葬在那里。而且在安葬当天,宁书成还带着投靠他的那些新权贵、以及高建武、渊盖苏文等傀儡一起出席,进行了一场盛大的公祭仪式!

这场公祭,自然又是宁书成精心安排的刷好感行动。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把死后能否获得安葬看得非常重——所以古代对人最严重的诅咒就是“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可想而知,宁书成安排的这次安葬、公祭仪式,会给他赢来多少人的赞许。

尤其是,宁书成还从后世各种盛大集会中吸收了一些经验,将整场公祭被安排得非常肃穆、庄严。

最终不出所料,前来参加、旁观公祭的一百多万高句丽人,几乎都要把宁书成当做是古往今来第一至情至性之人了。连最抵触宁书成的高句丽士大夫阶层,以及一些中高层的权贵,经过这次公祭仪式后,都打消了对宁书成的成见和藏在心中的敌视……

在救灾、修整河堤的这些天里,平壤城内那些对宁书成不满的旧权贵们,自然不会乖乖的什么都不做。

只是宁书成早就有所准备。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心知自己在高句丽权贵心中根扎得还不够稳的宁书成,一早就公布了几个政策:举报谋逆者,一旦核实,举报者不但可以得到一千贯的赏钱,而且可以得到被举报者的全部家产,并取代对方的职位。

因此,几次谋逆根本都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人给举报到了宁书成这里。

于是乎在几天之内,又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