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更在乎钱(第1页)

问题是,那些父母虽然重视文化,也知道读书有多重要,可他们却更在乎钱!

不是宁书成定的学费标准太高了,相对于给他们的工资水准,那点学费才有多少?而且宁书成还专门设立了奖学金,并且将奖学金的标准定得很低,几乎六成以上的学生都能拿到。

而奖学金的数量,更是学费的十倍都不止!

所以如果上学肯努力,不但不用教学费,甚至还能赚钱呢……

可是很多父母却更愿意让他们的子女不要上学,直接进厂工作赚的钱更多!

这当然也是事实,除了学习特别优秀的前一百名,普通学生的奖学金肯定没有工厂工资高。

可只要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哪怕只是小学毕业,就能直接取得技工身份,赚的工资将是普工工资的好几倍乃至几十倍都不止!

说白了,这些父母们都是短视。

更愿意赚眼前的小钱,而不愿意做长远的投资规划。

不过宁书成也能理解她们的心情,知道这个问题不能全怪这些父母们。

因为他们实在是穷怕了,根本不敢确定类似平壤工业区这些工作能持续多久,生怕等这些工作建设完成后,他们就要丢掉工作,被迫重新返回家乡,去过以前那种饭都吃不饱的苦日子。

所以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肯定还是更愿意先顾住眼前再说,先能赚多少是多少。

即便宁书成专门下了通知,告诉大家不用担心,工作多的是,等他们手头从事的工作干完后还会被转到别的工地或者工坊进行工作,工资水准也会保持原样。

——按宁书成的设计,不管工作岗位,只论技能等级,只要是同级的技术工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工资都是一样高的。当然了,工作强度的差别也不大,并不会让人觉得不公平什么的。

可宁书成的通知也只能说服一部分人,还是有很多人更宁愿让他们的孩子直接工作,而不是送他们去上学。

这又是为什么?

也很好理解——老百姓们都被官府骗习惯了,已经养成了不信任官府的常识。

这自然是以前高句丽那些官府造的孽!

虽然现在已经是宁书成当政了,但很多老百姓却也不放心,不敢肯定宁书成跟之前的高建武、渊盖苏文等是否一路货色。

反正不少年纪大的人,一生中经历过好多个国君了,日子还不都是一个样?

虽说宁书成目前表现得还很好,一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