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新词一出,最先给人的感觉不是有多好,而是很怪异。
北宋时期词的创作情况分两个时期,也就是北宋前期和北宋中后期。
北宋前期,富贵闲情词较为流行,较多地因袭了唐和五代文人词风,但因袭中又突显清新的革新之气,代表词人是范仲淹、王安石、柳永等人。
北宋中后期,以苏轼、周邦彦为代表的词人,讲究的是含蓄浑厚、圆柔婉约。
虽然北宋周边有数个外敌,还要向辽国进贡,但总算保持了多年的平稳,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就成为了这个时期的特点,就算是写词也多半是风花雪月之事。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在这个东京城一年一度的花魁盛会上,居然有人写出了一首这样的词,这巨大的反差着实让人震惊了。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让人热血沸腾,恨不能执剑冲锋。末一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在这个充斥着欢笑的热闹夜晚,到处都可以听到歌女吟唱的风花雪月,但这首词就像一只猎豹冲进了鸡群之中,显得极为的格格不入。
初看这首词无人不惊,但仔细欣赏过后,凡是有些文学基础的人又都不得不承认,这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却又包含着一丝悲愤,实在是一首绝顶的好词。
周邦彦是诗词大家,自然识得这首词的好处,当即问道:“这词何人所做,词作的名字是什么?”
“据说是王宰相之子请来的才子,叫做武松,这首词的名字叫做《破阵子·忆狄汉臣》。”
原本众人都很是奇怪,因为徽宗时期并无太大的战事,为何有人会做出这样的词来,可是听到这首词的名字,顿时都恍然大悟。
狄汉臣就是狄青,他正是大破西夏和交趾的大宋名将,一生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在某些朝代甚至功绩足以位列王公,但他却受到排挤,以至于英年早逝。
虽然宋仁宗和朝廷的文官们逼死了狄青,可这件事并没有表现在明面上,整个大宋臣民也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名将,如今李南做出着怀念狄青的词作来,倒也算不得什么。
这首《破阵子》应该是辛弃疾最有名的作品了,李南如今拿出这首词来,周邦彦因为无法匹敌。
周邦彦的反应也是极快,他根本不等有人提起刚才自己的大话,立刻转移话题,冲着打探消息的小厮问道:
“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