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决定胜负的要素(第1页)

影响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很多,比如兵员的数量与质量,武器的数量与质量,后勤保障的完善程度以及指挥能力的发挥高低等。

然而在大多数发生的这些战争中,人们更多地是去关注军队的数量和武器装备的差距,对于其他要素的关注则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士兵的战斗意志基本上已经忽略了。

大宋出现之后跟不少国家和势力都发生过战争,其中有胜有负,可以说随着距离开创这个国家的时间越久,失败也来的越来越多。

对于拥有大量骑兵的西夏、辽国和金国,大宋在每次战败之后都会优先提出是缺少战马和相关训练导致的失败,很少有人能意识到是整个大宋的军队制度和士兵的战斗意识除了问题,或者说即便想到过,面对这无解的事情也会主动放弃,战而去选择其他的借口。

关于大宋缺马的问题,每一次都能在朝野上下生出无数的论战,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可惜最后往往都发展到无聊的口舌之争上,直到不了了之。

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宋并不是很缺战马,但面对辽金还是惨败,这就代表失败的关键不是出在这上面。

大宋真正的失败原因,其实就是从建立之初就订立的那些制度上,根子还是出在宋太祖赵匡胤身上。

“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枢密院有调兵之权,却不掌管军队;三衙掌管军队,却无调兵之权;遇有战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领兵出征,从而实现了发兵之权”与“握兵之重”的分离。

大宋的这种军事体制对于消除中唐以来绵延两百多年藩镇割据的局面,确实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吸取了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皇帝加强集权,削弱大将兵权,以文臣御武事却并非是件好事。

尤其是大宋朝廷和各地,包括军队中都是贪官污吏横行,这就导致了宋军士卒既吃不饱,又没改变生活的希望,陷入到了一种绝境之中。

这样的一支军队即便是在宗泽等人的率领下,与帝国军持续了数个昼夜的激战,这样的战斗从一开始就非常的惨烈,两军将士都出现了大量的伤亡。

在如此状况之下,谁都不会退让分毫,双方的将领只能将士卒继续投入到战场上去,这就等于是开始比拼起了两军将士的战斗意识和战斗意志。

帝国的军队有着当世最好的待遇和饷银,英勇作战立功有相应的奖励,受伤之后有补偿,就算是战死沙场也全家无忧,更何况每一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