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风起云涌(修改版)(第1页)

“红军三湾改编时不过七百来人,后来照样成星火燎原之势。现在我好歹有上万兵马,我就不信折腾不了几年。反正现在已经这样了,活一年就折腾一年,活到老折腾到老吗!”朱慈煊心里很高兴,吹风会开得很成功。面且在会后他又与李定国和白文选坦诚的单独交谈,获得了两位军方大佬的忠心支持。

当然,有些整编的最终目的,朱慈煊并未彻底言明。比如将违法违纪的高级军官的处置权收归军事法庭,看似分担了军事主官的工作,其实却是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比如历史上广国公贺九义被李定国乱棍打杀,原因是贺九义的妻子被清军俘获,清方乘机写信要挟贺九义投降,贺九义尚在犹豫之中,没有向李定国报告。李定国得知此事后,判断贺是心怀两端,决定立即将其处死。这一举动直接导致贺九义从广西南宁带来的近万兵马鼓噪逃出,凭白损失了很大的力量。

还有就是军官的集中培训,朱慈煊作为武侯遗书的传人,自然要在军校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如此一来,既可以与这些人拉近关系,又可以按照他脑中记录的一些历史知识将一些不太可*的人物暂时多留一段时间,多做一些观察。《南明史》他可是全部读完的,其中的一些降清将领他还是记得不少。虽然最后连巩昌王白文选都举兵降清了,但那个时候永历父子已死,西南大势基本上没有翻盘的可能,他的降清与前期的一些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

永历十三年四月初七,监国太子朱慈煊刚至云龙县连发敕谕,宣布自己代上行事,命令散布于川、滇、黔的各部明军统一听从晋王李定国的调遣,并号召滇省人民奋起抗清,恢复家园。

随着敕谕一起发出的,还有罪己诏,抗清檄文,标志着朱慈煊所带领的小朝廷开始成为抗清的新旗帜,并且开始行使政府职能。由此,散处西南各地的南明文官武将又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有了统一指挥和统一部署,因为永历帝入缅而造成的失败情绪大为改观,民心士气为之一振。

“昔五胡乱夏,仅一再传而灭。今东虏应谶,适二八秋之期。诚哉天道好还,况也人心思汉。建酋本我属夷,屡生反侧,遂乘多难,窃踞中原。衣冠变为犬羊,江山沦于戎狄。凡有血气,未有不痛心切齿于奴酋者也。本王代上奉天倡义,代罪吊民,卧薪尝胆,法古用兵。生聚教训,已逾十年。正朔难偏,仅存一线。兹者亲统大师,出生民于水火,复汉官之威仪。尔伪署文武将吏,皆系大明赤子,谁非中国绅衿。时穷势屈,委质虏廷,察其本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