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监国(第1页)

“扑通,扑通…”身后传来的声音让朱慈煊愕然转身。

王皇后在一个手中拿着衣服的宫女的陪同下正目不转睛的望着他,眼中的神情非常复杂,有惊喜,有震惊,更有一丝不敢相信。

黔国公沐天波、华亭侯王惟华、东宫典玺太监李崇实跪在地上,正深深的叩下头去。

“太子殿下天纵英才,我大明中兴有望啊!”沐天波抬起头,老泪纵横。

“天佑我大明!”“天不灭明,祖宗显灵啊!”王惟华和李崇实也是不停叩头。

“你们快起来,别跪着。”朱慈煊赶紧上前挨个搀扶,这三个还是有些远见的,昨天就是他们三个向皇帝建议,将文武将士一半随大驾(指朱由榔)入缅,以一半导太子入茶山调度各营,即上在缅地亦有外援可恃。看来,昨天他们的建议被王皇后否决还是心有不甘,一大早又来劝说的。

“众卿请起吧!”王皇后笑着说道:“苍天有眼,皇儿醒来,大彻大悟,实乃社稷之福,朝廷之幸也。”

“太子殿下,风寒露冷,奴婢服伺您多穿件衣服吧!”小宫女走上前一步,恭谨的说道。

“嗯!”朱慈煊点了点头,对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宫女印象还是不错,起码看起来比较顺眼。

“皇儿,你是如何想到这些的?”王皇后慈爱的目光转到朱慈煊身上,有些疑惑的问道。

“母后,孩儿……”朱慈煊停顿了半晌,决定编个瞎话,也为以后自己的怪异行为作一个开脱。

在后世,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诸葛亮和晋王李定国。太保山上的保山武侯祠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武侯祠占地4700多平方米,由前殿、中殿、正殿组成三进两院,坐西向东,布局在一条中轴线上。武侯祠的正殿,是该祠的主体本地人也称为诸葛亮殿,大殿四周被百年大树所包围,是一个安静的地方,走进大殿,只见正殿中间端立着诸葛孔明的大型泥塑彩色像,羽扇纶巾,仪态端庄,仿佛还在运筹帷幄,面容气定神安,两目炯炯有神。

而晋王李定国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至今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李定国的忠义节烈直到近现代依然被人们称赞不绝,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1902年4月,革命党和留日学生在东京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章太炎起草宣言声称: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愿吾闽人,毋忘郑成功;愿吾越人,毋忘张煌言;愿吾桂人,毋忘瞿式耜;愿吾楚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