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遣散(第1页)

“呵呵,这样才好吗!”朱慈煊深为自己的计划能得以实施而高兴,笑着说道:“这个县衙就很好,我一个人又住不了几间房子,其他的就都改成医院好了,李卿,马上找人安排。”

“是,殿下。”李定国轻轻咧了咧嘴,转头吩咐手下办事去了。

“明日孤与众臣工见见面,聊聊天。”朱慈煊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接风宴就免了吧,明日孤备香茶招待诸位。”

“是。”众臣恭谨听命,在人员的引领下各自前往临时安置的住所。

…………………..

早期的宫女,大多来源于女奴隶、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后来,有一部分开始从民间“选美”、“采女”中选出。“选美”就像科举考试一样,有一套严格的规矩。参选女子必须是良家,即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这些人家的女子叫良家子。

明代选秀女,给民间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民间百姓家常把女儿入宫看作是掉入火坑,千方百计逃避采选,于是引起一场婚嫁**。杭州城内有一富户人家,当时雇了一名锡工。“在家造银器,至夜半,有女不得其配,又不敢出门择人”,张皇之间,便选锡工当了女婿。富翁大喊:“急起,急起,可成亲也。”锡工睡梦中茫然无知,“及起幕搓双眼,则堂前烛火辉煌,主翁之女已艳装待聘矣”。这便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拉配郎”故事的由来。

明朝宫女们一经选入宫内,便失去自由,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简陋,终身苦役,不能与父母相见。繁琐的礼节,森严的等级,不时的凌辱,使她们几乎无出头之日。宫女生病无医,自生自灭。死无葬所,火烧后尸灰填入枯井。明朝宫女一生锁闭深宫,供帝王玩弄、使役到死亡后,如果不是有名的,都不会赐墓,而是火葬。

清人编纂的历史中,明朝倒了大霉,尤其是明朝的太监更是倒霉中的倒霉。其实明朝的太监大多是从小入宫的,宫中是设有专门的学校,对一些聪慧的小太监按文官的要求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更合适。因为不需要搞应试教育。明朝也就两个比较著名的坏太监,其中魏忠贤还是本来就是社会流氓,成年后入宫的。这和文官中的败类出产率比起来并不高。

面对着黑压压跪了一地的宫人,朱慈煊在前面慢慢的走了两趟,想了一下,开口说道:“你们都是来伺奉孤王的,刚刚到达目的地,孤王便要将你们赶走,你们可能心中有怨。但是孤王在此要澄清一些事情,赶你们走并不是不管你们,相反,你们以后的生活可能会更好,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