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军情司(第1页)

“要不是有那么多私心自用的文臣武将,大明也不会被小小的满清给灭了。”朱慈煊慢慢的边走边想:“先保住小命再说吧,这弘图大志是说给别人听的,咱还是慢慢的走一步看一步吧!”

锦衣卫掌卫事任子信恭谨的站在路边等候,朱慈煊放慢了脚步,伸手将他唤了过来,问道:“事情办得如何了?”

“回殿下。”任子信小声的说道:“人都训练好了,共有二十个。”

“除了三个派往缅甸,就按我交待的和总兵王启隆联系,剩下的都派到清军统治区去潜伏,搜集情报,逐步扩大情报组织并向内地渗透。”朱慈煊点了点头,低声说道。

“是,殿下。”任子信躬身答道。

锦衣卫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且不经司法部门。

明朝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于其出身的特殊性,对皇权的维护有其他朝代所没有的强烈**。这就使得锦衣卫“巡查缉捕”的职能无限度的扩大了。一般来讲,锦衣卫的工作只限于侦察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适逢野心大、心肠狠的指挥使掌权,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可以打击异己,也可以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

纵观有明一朝的锦衣卫,尽管也出过袁彬、牟斌这样比较正直的指挥使,但总的来说,其职能主要还是为明朝的极端**制度充当帮凶。有了锦衣卫这样高效率的工具,明朝的皇帝压制起士大夫阶层、下层民众就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社会活力的极大降低,

锦衣卫掌卫事任子信随朱慈煊出缅入滇,经过朱慈煊的观察和东宫典玺太监李崇实的证实,还算是没有劣迹,比较厚道的家伙。

朱慈煊便命令他负责招募人员,组建军情司,当然,这个军情司的主要职能由对内监视而转为对外刺探。尽管朱慈煊对胜利的前景并不乐观,但多做一些准备总要有利一些,对于情报工作,他还是比较重视的,虽然这个军情司建立后,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

“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优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优势。将战略上处于强者地位的敌军,使之在战役或战斗上处于弱者的地位。同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