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榜样(第1页)

天空里,被灰白色的云块掩住的月亮渐渐突出了包围,露出皎洁的玉面。云团很快的四下消散,将蔚蓝的天空交给月亮,让它向着大地展开光明。

“……匠户三年后脱籍,给予田地,与民户同,有家属者,可先发放田地,自行耕种;三年劳作中,每月发放工钱,或以粮食相抵;匠户在三年劳作期内每人需培养合格学徒五名,或三年脱籍后再为工房效力五年……”

朱慈煊点了点头,“考虑得很全面了,明天交到工部商议一下,别让人老说孤王独断专行。”

“殿下,这个工房的奖惩条例、工钱标准就不用了吧。”吕留良又将朱慈煊完善后的张顺的建议仔细阅读了一遍,轻轻放到朱慈煊面前,“只要匠户脱籍能被通过,就一切都顺畅了。这些东西还涉及不到朝廷的法令,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可能还要多次更改变通。”

“嗯,这个东西还得试行一下,看看生产效率、生产质量、数量有没有提高,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匠户们的反应。”朱慈煊赞同道。

“看来殿下要擢升张顺了,否则也不会帮他把粗浅的见解改成如此精细的条例。”吕留良笑着说道。

“难得有个实心任事,又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的官员。”朱慈煊有些无奈的说道:“提升张顺,而且要将原因公之于众,也是给下面官员树立个榜样,别一天天无所事事的混日子。”

“殿下说到榜样,微臣方才想起殿下交待的关于窦名望将军的事情来。”吕留良拍了拍脑袋,“微臣已经将材料整理完毕,殿下可以下旨褒奖了。”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代人也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模范之所以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从根本上取决于道德自身的特定本质与特征。道德反映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一定的行为原则和规范是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它们一经产生,就作为一种善恶标准,一方面通过舆论和教育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意识,形成善恶观念、情感和意向,集中形成人们内心的信念;另一方面,又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规章制度的形式,在社会生活中确定起来,成为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调整人们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的原则和规范。

运用道德榜样的力量,培养人们的正确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古今中外的普遍做法。通过评选表彰,树立一批来自各阶层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感人事迹感召群众。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使抽象的价值体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