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镇位于群山环抱之中,一条当地人称为浣花溪的中等河蜿蜒流过她的身边。早在日本人来之前,康家镇人为提防土匪的侵扰,依山就水建起了护镇围墙,浣花溪成了康家镇天然的护城河,南山北河,只有东西两个寨门。出东寨门,不远十里就是蜿蜒隐藏在大山里的通往涿鹿的“大路”;出西寨门,向南偏西有一条通往蔚县县城的较为平坦的大路。从康家镇往西几里浣花溪注入壶流河,然后曲折向前,流进桑干河,成为出入蔚县的水上通道,康家镇因为水急滩浅,并没有大的码头,水陆交汇要到从康家镇往南走不到三十里的西营口,但是西营口远不如康家镇繁华。
走惯了大山的人们对大山的沉稳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赖和依靠,这造就了康家镇的繁华,也注定了康家镇要承受比西营口要多得多的痛苦。
康家镇是涿鹿陆路出大山的第一个镇子,也是扼守蔚县北大门咽喉要道。所以渡边会派小野这样的人来镇守,还特意加派了一小队鬼子来加强了小野的力量。
但谁又想得到小野中队会在小周庄翻了船,葬送在只有五人却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精英部队的精英人物?
身着全套中队长行头的杨颉手里那着李富生家唯一的电器------一只手电筒------和化装成翻译官的南为仁大摇大摆地走到康家镇的东寨门,身后跟着衣服补了又补才合身的李保国和高峻平。
康家镇里看守寨门的汉奸特务早就发现外边人影绰绰,这倒不是特务们警惕性高,而是杨颉故意弄出的动静,小特务赶紧报告给小队长,小队长一边让人报告特务队长曹平山,一面跑到值岗的鬼子屋里,叫醒鼾声大作的鬼子军曹。军曹鬼子带着五六个鬼子刚到寨门口,就听到外面有人用本国话说:“南桑,叫门!”
接着门外传来一个中国人的声音:“里面的人听着,我们是从涿鹿来的皇军,我们的汽车在前面抛锚了,赶紧开门,给小野中队长抱个信儿,他的好朋友龟田中队长来了。”紧接着又是一遍。
军曹听不太懂中国话,但是明白外面来的是自己人,而且是小野中队长的朋友。忙下令开门。
杨颉一挥手,带人走进寨门,后面的队伍排列整齐地跟在后面,颇有几分气势。因为杨颉有话,谁要是不听指挥,走得不齐,踏步不响,要扣钱的。
杨颉见一个鬼子军曹带着五六个鬼子跑到自己面前,向自己敬礼,大声说:“长官好,欢迎长官。”
杨颉用日语说:“小野君在吗?打扰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