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众人的心声之后,我不想再说什么,请国渊继续禀报下去。国渊听后点点头,继续说道:
当邹丹与十日后赶回锦州关卡之时,扶余族的一万援军已经赶到了。至此,赵云身边共有士兵四万余人,其中新汉军一万人、百济族人八千、新罗族人七千、弁韩与辰韩各五千以及从公孙恭那里抽调的二千骑兵。若论人数,足够攻打辽东城了。只可惜兵种残缺、编制混乱。四万多士兵中,居然只有不到三千的长枪兵以及七千多弓箭手。在这些弓箭手之中,又只有一千余人是吴越的老兵,其余都是各族战士混编。
此刻,邹丹听完董标等人的汇报之后,忍不住长叹一声。他这一声叹气,立刻让大厅内众将一个个低下了头。赵云扫了众人一眼,轻轻地将右手搭在自己的鼻子上,也不说话只是不时的看看众人。
好半响以后,赵云缓慢地揉了一下自己笔挺的鼻子,低声说道:“各位将军,我知道你们现在都有点失望。我们现在的情况很不乐观,长时间的征战,使得士兵们十分的疲劳。不光如此,粮草物资等物也是非常的缺乏。套用民间常用的一句俗语,现在可算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若是有的选择,我必定不会如此着急的反攻平州各处。我何尝不想先稳定局势,内修农商、外练兵丁、广积粮草、安抚民心。”
说到这里,赵云的声音慢慢地提高了。他瞪大了眼睛,自右向左一个个的看了过去。随着他的眼光一到,王烈、董标等将军一个个勃然变色,猛地低下头。
赵云扫了一圈之后,闷哼一声道:“哼!只不过,你们不要忘了一件事情。真要是那样做,至少要一年的光景之后,才会有粮食出产,供我们出兵。但是,你们谁能保证这一年时间里面,公孙瓒不会对我们用兵。就算他不对我们用兵,只要他不是傻子有了这一年时间,原本动乱的平州百姓也早就被他安抚收用了。说到底,我这次急着出兵只有一个原因。趁着平州的百姓还惦记着我们、心中咒骂着公孙瓒的时候,一举夺回平州。若是大人在这里,也一定会这样做,得民心者得天下。”
他的话音一落,众将如梦初醒般用力点头。随即,董标等人对望一眼,一个个恭敬的对着赵云抱拳说道:“侯爷所言甚是,我等拜服。我等发誓不夺回平州、誓不罢休!”
众将说到这里,一遍遍重复着大吼“不夺回平州、誓不罢休!”
此刻,赵云的眼睛深处,似乎露出一丝凌厉的眼神。他看了众人一眼,满意的点点头,大声说道:“好!既然大家主意一定,就听候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