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我到底是谁呢?(第1页)

紫藤花架洒落的阳光,与咸咸的海风交织着,写出也许名为过去的氛围感。

“也许我们见过,”程愈的声音响起。

“什么?”莫离被程愈的声音拉回现实,想起来这里是雾零港,这里是医院,想起身边还有一个程愈。

程愈走到莫离跟前,俯身蹲下,望着莫离,微微笑着,这种情景熟悉得仿佛以前有过。

但是莫离有的只是感觉和心绪,并没有名为记忆的东西。

莫离疑惑地望着程愈,后者并不急着出声。

“抱歉,我想不起来。”莫离稍稍垂头。

程愈依然很温柔:

“记忆是人类最神奇的大脑功能之一。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的记忆系统就像一座结构精巧的图书馆,不同类型的记忆按照不同方式分类存储。

首先来看最基础的分类维度。当我们回忆"地球是圆的"这样的常识,或者"水的化学式是HO"这类知识时,这属于语义记忆。这类记忆就像存放在大脑里的百科条目,不带有任何个人色彩。比如你记得咖啡因能提神,却可能记不清第一次听说这个知识的具体场景。

相反,情景记忆则像私人订制的电影片段,比如你清楚记得毕业典礼上校长为你拨穗的触感,或者第一次约会时餐厅播放的背景音乐。科学家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发现,当人们提取情景记忆时,海马体与颞叶皮层会同步活跃,就像在回放记忆录像带。

第二个分类维度更关注记忆的提取方式。

陈述性记忆如同能随时查阅的电子书,比如能清晰说出"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公式"或者"《蒙娜丽莎》的创作年份"。这类外显记忆的典型特征是可以通过语言准确描述。

而当你骑自行车时身体自动保持平衡,或者打字时手指在键盘上自然游走,这都属于非陈述性记忆。就像弹钢琴高手不需要思考每个音符的位置,这类内隐记忆往往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最值得关注的是跨越上述分类的自传体记忆系统。

想象你参加自己的生日派对:记得切蛋糕时奶油沾到鼻尖的滑稽感(情景记忆),同时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语义记忆),这两种记忆交织就构成了自传体记忆。研究发现,这种记忆在额叶和颞叶交界处形成网络,既包含具体事件(如高中毕业旅行中迷路的经历),也包含人生阶段的关键事实(如自己就读的中学名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